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1内容摘要:

用,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老师要注意适时启发和“点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 2 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 质点 模型 活动 I 观察图片 设问 2 情景 I 演示实验 设问 1 位移公式 活动 II 巩固练习 路程 位移 时间 时刻 情景 II 观察 1 设问 3 情景 III 观察 2 设问 4 速度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I 演示实验,设问 1 “ 及时停车”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做一下,通过“设问 1”,启发学生从中想到些什么。 活动 I 观察图片,设问 2 在学生仔细观察书上图片的基础上,通过“设问 2”,启发学生找出其中蕴含了哪些机械运动的信息以及与物理相关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建立质点模型。 情景 II 观察 1,设问 3 观察相关物理课件, 通过 “设问 3”, 对 实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情景 III 观察 2,设问 4 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 课件,请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通过“设问 4”,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种运动,得出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进而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活动 II 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工作单”的形式,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梳理一遍,巩固所学生知识。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节课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本环节主要体现物理学习中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进站质点模型的过程,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师生交 流,得出位移、速度等物理概念,进而推导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第二环节,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教案示例 1.情景引人 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观察,适当设问启发,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