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 选修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ppt课件内容摘要:
1、选修 1 生物技术实验 第 1 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 ( ) (1)主要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 ) (2)主要是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流程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果酒制作的原理 (1) 所需菌种: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 (2) 菌种的生活特点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反应式:。 异养兼性厌氧型 C 6 H 12 O 6 6O 2 6H 2 O 酶 6 12H 2 O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反应式:。 酒精发酵 C 6 H 12 O 6 2、酶 2C 2 H 5 2C O 2 能量 2 果醋制作的原理 (1) 所需菌种: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35。 (2) 菌种的生活特点 当 、 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 酶 能量 氧气 氧气 3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 挑选葡萄 榨汁 酒精发酵 发酵 冲洗 果酒 果醋 醋酸 二、腐乳的制作 1 制作原理 (1) 菌种:需多种 协同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2) 菌种作用特点: 蛋白质 氨基酸小分子肽。 脂肪。 微生物 毛霉 蛋白酶 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2 制作流程 让豆腐 3、上长出 加 腌制 加 装瓶 密封腌制 毛霉 盐 卤汤 三、泡菜的制作 1 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 将葡萄糖分解成。 2 制作流程: 乳酸菌 乳酸 3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 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 反应物; 反应物 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或盐酸 色染料。 (2) 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越高,颜色 ;溶液浓度越低,颜色。 (3) 用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 进行对比,并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玫瑰红 越深 越浅 标准显色液 判断正误 1 在果酒自然发酵中,需人工添加酵母菌种 ( ) 答案 2 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 ( ) 答案 3 变酸的酒的表面的菌 4、膜是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 ) 答案 4 在葡萄酒制作中,采摘的葡萄应反复冲洗,且要先除枝梗再冲洗 ( ) 答案 5 制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 ( ) 答案 6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 ) 答案 7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要适宜,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 % 左右 ( ) 答案 8 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 ( ) 答案 9 泡菜制作的前期通氧,后期应严格厌氧 ( ) 答案 10 配制盐水时,盐与水的质量比为 4 1( ) 答案 11 在果酒发酵后期,打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 ) 答案 12 在家庭中用鲜葡 萄制作果酒时,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 5、 ) 答案 13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 ) 答案 14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 ) 答案 15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 ) 答案 16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 ) 答案 17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 ) 答案 18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 答案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酵母菌 毛霉等 乳酸菌 无氧呼吸 醋酸菌 无氧呼吸 重要语句 1 果酒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可以大量增殖,通过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 2 果醋制作需要的微生物 6、是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菌,所以果醋制作需要一直通入氧气。 3 果酒和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分别是 18 25 和 30 35。 4 腐乳的制作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 通过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的作用,将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成 小分子的物质。 5 腐乳的风味主要取决于卤汤和酒的作用。 6 泡菜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7 通过比色法可以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掌握取食的时间。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果酒和果醋制作步骤的比较 制果酒 制果醋 相同过程 选材和材料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先用清水冲洗葡 7、萄1 2遍除去污物后,再去枝梗 制作发酵液,防止杂菌污染 发酵:将葡萄汁注入发酵瓶,注意液体量不要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 2/3 不同过程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18 25 ,时间控制在10 12 酵旺盛期的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检测指标: 7 10 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嗅味和品尝、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测定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0 35 ,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检测指标: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可以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 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2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分 8、析 (1) 各部位的作用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 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可有效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来自空气的污染。 出料口:用来取样。 (2) 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作果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作果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充气泵,输入空气。 3 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 (1)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防葡萄汁流失及污染。 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且不要太干净,以防洗去野生型酵母菌。 (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发酵瓶要洗净并用体积分数为 70 % 的酒精消毒,或用 9、洗洁精洗涤。 装入葡萄汁后要封闭充气口。 (3) 控制好发酵的条件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 1/ 3 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 O 2 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发酵液溢出。 严格控制温度: 18 25 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和 酒精发酵; 30 35 利于醋酸菌的繁殖和醋酸发酵。 充气: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需封闭充气口;醋酸发酵为有氧发酵,需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 多选 )(2014 江苏卷 )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 该装置中注水的弯曲部分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果酒发酵;果酒发酵产生的 可溶解在弯管的 10、水中,进一步通过水排出;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没有通入无菌空气,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也不能满足底层发酵液中醋酸菌的呼吸需求;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的弯管部分也能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类似。 答案 A B D 题组训练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解析 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应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 11、;人工接种的菌种品质更好,且不易有杂菌污染,故其比自然发酵的产品品质更好;适当增加接种量可缩短达到一定数量菌种所需的时间,并且在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中占优势,故能够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 菌的生长繁殖。 答案 D 2 (2015 苏州检测 )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以形成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B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 12 h 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20 D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适时通过充气口充入氧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解析 果酒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但发酵的初期酵母菌要进行有氧 12、呼吸大量繁殖,故发酵瓶要留出1/3 的空间,在制果酒的过程中,注意排气的方法是拧松而不是 打开瓶盖;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18 25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30 35 ;果醋制作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通入氧气。 答案 D 3 (2015 宝鸡一模 )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 图 2 装置中的充气口在 _ 过程中要关闭,否则可能发生使发酵液变酸的反应 _ _( 写出该反应式 ) ,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原因是 _ _。 (3) 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_ _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 _ _ 色。 (4)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 _ _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 答案 (1) 醋酸发酵 (2) 酒精发酵 酶C 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 ( 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2017届高考一轮 选修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2 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育 ( ) (1)主要是无菌技术与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 ) (2)主要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鉴别技术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 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 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 (2) 成分:一般都含有
擦力的方法,以体现“ 从物理走向社会 ” 本章引导学生跨入力学世界的 大门,直接为第六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第七 章浮力、第八章机械功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究力的兴趣,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本章的许多实验都是学生身边物品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制作、小实验
1、第 4 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 ) (1)主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 ) (2)主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体温、水盐平衡中的具体表现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 (3)主要是内环境的重要成分和理化性质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一
________; ( 6)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 ______。 点拨 :物体只要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能,与当时是否正在做功无关。 有质量和运动速度的物体就具有动能;有质量和高度的物体就具有重力势能;弹性物体一定要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 ( 1)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既有质量又有运动速度,具有动能; ( 2)悬挂在室内的电灯:既有质量又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1、第 12 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 ) (1)主要是我国及全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 (2)主要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 ) (3)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价值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 现状:人口 和
1、第 4 讲 生物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 ) (1)包括 (2) ) (2)包括 一、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 提取玫瑰精油实验 (1) 方法: 法。 (2) 实验流程 水蒸气蒸馏 2 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 (1) 方法:一般采用 法。 (2) 实验流程 石灰水浸泡 漂洗 过滤 静置 再次 橘皮油 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