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 3-11-12《生态环境的保护》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12 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 ) (1)主要是我国及全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 (2)主要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 ) (3)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价值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 现状: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 的行列。 (2) 前景:人口 基数 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3) 目标: 2 02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以内;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2、低生育水平国家 增长 21世纪中叶 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 被大量消耗。 (3) 加剧等。 人均耕地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3 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 继续控制。 (2) 加大保护 的力度。 (3)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 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 推进。 人口增长 资源和环境 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二、填表完成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 、动物和 及它们所拥有的 和各种各样的。 2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植物 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 3、 微生物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连一连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2)。 (3) 利用生物技术对 进行保护。 (4) 加强。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濒危物种的基因 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多样性,而不是种群多样性。 判断正误 1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 答案 2 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答案 3 为协调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答案 4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 ) 答案 5 4、科研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答案 6 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易地保护 ( ) 答案 7 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 答案 8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 ) 答案 9 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 4 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 ) 答案 10 生 物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 ) 答案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 ( )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除物种多样性,还有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12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 ) 答案 13 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 5、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 ) 答案 14 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 ) 答案 15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答案 16 生物多 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 ) 答案 17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 ) 答案 18 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 12 头大熊猫体内提取 36 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 ) 答案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间接价值 易地保护 重要语句 1 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 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 6、况。 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3 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4 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5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6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7 人类活动超出了环 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人口增长 7、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 (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3 土地荒漠化 (1) 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 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 8、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2) 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 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 多选 )(2015 江苏卷 ) 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 理的是 ( ) 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 10% 20 % 进入浮游动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水体富营养化、 9、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 由图中信息可知,影响该水体中藻种类数和藻浓度的重要因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温度的不同, A 正确;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 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少, B 错误; 在藻类数量相对较多情况下,浮游动物种类数主要和藻的种类数有关,夏季藻种类数最多,因此浮游动物种类也可能最多, C 正确;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 ,但不能说明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 10% 20 % 进入浮游动物, D 错误。 答案 题组训练 1 (2014 广东 “ 十校 ” 10、 第一次联考 ) 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 “ 环境容纳量 ” 的理解错误的 是 ( ) A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 C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 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 、 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 “ 环境容纳量 ”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 度下降,特别是 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答案 C 11、2 (2015 广东卷 )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下表是不同 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g ) 影响的结果。 照 ) 树 00) 腊梅 00) 木樨 00) 00)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 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_ 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 _ 色。 酸雨中的 4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_( 产物 ) 减少。 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 _ ,最后导致(生成减少。 (2) 由表可知: 随着酸雨 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 _ _ ; _ _ _ ; _ _ 12、。 (3) 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_ _ _ _。 解析 (1) 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纸层析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b ,最下方的黄绿色的叶绿素 b 扩散最慢。 酸雨中的4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H 和 A 少,这将直接影响 后导致 (生成减少。 (2)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同;随着酸雨 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加大。 (3) 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致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1) 类囊体膜 黄绿 A H 、 O 2 C 3 的还原 (2) 加大 叶绿素含量低 ( 高 ) 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 ( 大 ) 腊梅 ( 木樨 ) 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 ( 最小 ) (3) 抵抗力 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 节能力降低 考点。2017届高考一轮 3-11-12《生态环境的保护》ppt课件
相关推荐
________; ( 6)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 ______。 点拨 :物体只要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能,与当时是否正在做功无关。 有质量和运动速度的物体就具有动能;有质量和高度的物体就具有重力势能;弹性物体一定要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 ( 1)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既有质量又有运动速度,具有动能; ( 2)悬挂在室内的电灯:既有质量又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1、选修 1 生物技术实验 第 1 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 ( ) (1)主要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 ) (2)主要是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流程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果酒制作的原理 (1) 所需菌种: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 (2) 菌种的生活特点 在有氧条件下
1、第 2 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育 ( ) (1)主要是无菌技术与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 ) (2)主要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鉴别技术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 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 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 (2) 成分:一般都含有
1、第 4 讲 生物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 ) (1)包括 (2) ) (2)包括 一、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 提取玫瑰精油实验 (1) 方法: 法。 (2) 实验流程 水蒸气蒸馏 2 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 (1) 方法:一般采用 法。 (2) 实验流程 石灰水浸泡 漂洗 过滤 静置 再次 橘皮油 压榨
请用压强公式估算一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与其他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比一比哪个压强大。 行走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大吗。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要增大压强,有时要减小压强。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压强或 减小压强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试着利用压强公式分析课本图 8 881 812的事例。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典例分析 例 1
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 “ 货物 ” 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 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