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 3-11-9《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 9 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 ) (1)主要是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属的生物类群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 (2)主要是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范围:。 3 结构: 和营养结构 ( )。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有大有小 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无机环境 即非生物的 ( 空气、水、无机盐等 ) 和 ( 阳光、热能 )。 物质 能量 2 生物群落 类群比较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营腐生生活的 地位 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成分 自养 绿色植物 动物 细菌和真菌 基石 最活跃 关键 作用 制造 ,储存能量; 为消费者提供 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 ; 有利于植物 和种子传播 将 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有机物 食物 物质循环 传粉 有机物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 (1) 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 特点: 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食物 生产者 2 食物网 (1) 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3、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 功能:是生态系统 的渠道。 食物链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3 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图示食物网中包含 8 条食物链。 (2) 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3) 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 营养级。 (4) 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5) 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猫头鹰 三、四、五、六 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 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7) 由图示可看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 捕食和竞争 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 4、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问题思考: 你能从营养级的角度分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吗。 提示: 由于一种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可进入不同的食物链,因此就形成了食物网。 判断正误 1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答案 2 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 答案 3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 答案 4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 ) 答案 5 消费者能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答案 6 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它们将非生物的 5、物质和能量 ( 如简单的无机物 ) 转化成有机物输入到生物群落中,所以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 因此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 答案 7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解析 热带雨林与北方森林相比气温较高,分解者的代谢活动相对旺盛。 答案 8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解析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概念上的重叠,如两种生物之间可以既是竞争关系又是捕食关系。 答案 9 食物网中的生物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 ) 6、 解析 食物网中不存在分解者。 答案 10 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 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 ) 解析 在一条食物链中,起点从生产者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答案 11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答案 12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 ) 答案 13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 7、备成分 ( ) 答案 14 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 ) 答案 15 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 ) 答案 16 食物链 ( 网 ) 中的一个营养级是指该生物的一个个体 ( ) 答案 17 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 ( ) 答案 18 生态系统的结构即食物链或食物网 ( ) 答案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产者 分解者 重要语句 1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者构成生物群落。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3 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 8、养生物;植物不都是生产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细菌不都是分解者。 4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只有生产者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双向物质和能量交流。 5 营养级指群体而非个体。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 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如下: 2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2015 海南卷 ) 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 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_( 填“ 间接 ” 或 “ 潜在 ” ) 9、 价值。 (2)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 A 是一种气体, B 、 C 、 D 、 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 A 表示 _ ,生物成分 E 表示 _ ,生物成分 F 表示 _ , _ 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题指导 (1) 在该生态系统中 A 为 ,属于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能和 A 进行双向物质流动的是 生产者 (E ) ,该生 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E C B D。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与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这类 10、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 分析图形,图中 E 与 A 之间为双向箭头,其中 A 是大气中 E 是生产者; E 、C 、 B 、 D 生物都有一部分物质流向 F , F 是分解者, C 是初级消费者、 B 是次级消费者、 D 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 (1) 间接 (2) 生产者 分解者 C 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关键是掌握四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地位和作用。 拓展探究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常见特例。 答案 类型 特例 细菌中生产 者和消费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的分解者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 11、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原核生物中 的生产者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中的消费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题组训练 1 (2015 潍坊联考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A 正确。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 12、细菌,也属于生产者, B 错误。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 分解者, C 错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D 错误。 答案 A 2 (2015 汕头模拟 ) 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 a 、 b 、 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 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 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 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 a 的物质和能量来自 b ,并可传递给 c ,所以 b 是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 绿色植物,但也有光能自养原核生物 蓝藻,还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硝化细菌等。 a 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 c 为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b( 生产者 )。 答案 A 3 (2015 大庆二模 ) 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 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7届高考一轮 3-11-9《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
相关推荐
1、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 1 讲 基因工程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基因工程的诞生 ( ) (1)主要是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工具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 (2)主要是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及其原理 (3)基因工程的应用 ( ) (3)主要是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 ) (4)主要是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之间的关系 一
1、第 3 讲 植物组织培养和酶的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 ( ) (1)包括菊花组织培养和月季花药培养 (2)酶的研究与应用 ( ) (2)包括果胶酶等及其应用、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 一、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脱分化 再分化 2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 (1) 离体状态。
1、第 9 讲 染色体变异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 (1) 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2) 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 ) (2) 主要是理解造成染色体变异的因素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 概念:由 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 类型 染色体结构 (1) 缺失:染色体中 缺失引起的变异。 (2) 重复:染色体中 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1、第 4 讲 生态工程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1)重点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2)重点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和大区域生态恢复工程 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 1 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1、第 3 讲 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 ) (1)主要是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受精作用及胚胎早期发育; 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 ) (2)主要是胚胎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胚胎工程的应用 ( ) (3)主要是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巩固。 课本紧接着介绍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 重心,这一方面是用以照应和复习力的三要素,又一方面是体现 “ 从物理走向社会 ” ,引导学 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思路: 从日常生活出发,举例让学生体会重力存在,充分体现 “ 从生活走向物理 ”的教育理念。 突出实验探究 ——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