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 选修3-4《生态工程》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4 讲 生态工程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1)重点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2)重点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和大区域生态恢复工程 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 1 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2 生态工程的特点: 、多效益、可持续。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低消耗 3 生态经济:通过实行 “ 循环经济 ” 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 ,而实现循环 2、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废弃物的资源化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利用。 如无废弃物农业。 2 物种多样性原理:一般而言, 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 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分层分级 物种繁多而复杂 环境承载力 4 整体性原理:人类处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 等系统的影响力。 5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 原理和 原理。 经济和社会 结构决定功能 系统整体性 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 生态工程的实例 类型 3、 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 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甘肃陇南地区 治理模式 “ 三北 ” 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沼气工程 “九子登科 ”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鄱阳湖的综合治理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张家港、大连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1) “ 生物圈 2 号 ” 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 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 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 的保护,更要注重与 的结合。 自然和谐共处 4、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效益 判断正误 1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 答案 2 “ 无废弃物农业 ” 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 ) 解析 “ 无废弃物农业 ”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3 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 答案 4 “ 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 是利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 ) 答案 5 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 ) 答案 6 设计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 答案 7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 5、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了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 答案 8 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进行引种工程时,应考虑被引物种与环境的关系 ( ) 答案 9 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 答案 10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 ) 答案 11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 ) 答案 12 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 ) 答案 13 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要依据不 6、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 ) 答案 14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 ( ) 答案 15 即使有了生态工程,也还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 ) 答案 16 我国 “ 三北防护林 ” 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 ) 解析 我国 “ 三北防护林 ” 没有应用好物种多样性原理,存在物种较单一的问题。 答案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 ( ) 答案 18 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 ) 答案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7、 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 样性 整体性 重要语句 1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整体性原理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基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和协调与平 衡原理;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都是协调与 8、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原理 项目 理论依据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 无废弃物农业 ”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三北 ” 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9、分布式结构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结构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能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 “ 厌氧沉淀池 曝气池 兼氧池 植物池 ” ,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 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 回答问题。 (1)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_ _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 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_ _( 填 “ 生态系统 ”“ 群落 ” 或 “ 种群 ” )。 10、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_ _ 营养级。 植物池中所有 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_ _ 所固定的_ 能。 (3)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 和 _ 等原理。 (4)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_ _ _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解析 (1)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的过程中,厌氧沉淀池中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兼氧池中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将有机物分解。 (2)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故该 11、植物池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群落;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都是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 生态工程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并增加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生态工程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4) 随着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 供应不足等问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与环境危机,这些问题催生了生态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1) 无氧 12、和有氧 ( 或细胞 ) (2) 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 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 题组训练 1 (2015 常州模拟 )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 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 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 、 _ 和 _。 (2) 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向。 如果将 “ 无机物 农田 13、” 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 (3) 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使食物链越长 、营养级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 (2) 如右图所示: 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 不正确。 因为食物链越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越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 类型 主要原理 注意问题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核心:沼气工程 优点: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开发可更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 综合 ” 表现在同时考虑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态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