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内容摘要:
的定义你能写出密度的公式吗。 引导归纳出公式: ρ =m/V 由此你能确定密度的单位吗。 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1g/cm3 =103kg/m3 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并从中找出规律 5 知能应用: 小明家有一枚纪念章,其质量为 10- 2kg,体积为 5 10- 6m3,该纪念章的密度是多少。 请通过查密度表,判断纪念章由何种物质制作。 师:矫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格式、规律、方法 展示各自的设计方案,包括仪器的选择,实验的方法等 其他学生对上面的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根据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各实验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总结回答: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相互交流并在老师的点拨下总结出密度的定义: (某种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生答: ρ =m/V 生答: kg/m3 换算单位 观察分析回答: 1…… 2…… 完成题目 20min 相互交流 纠正错误 拓展延伸 结合公式“ρ =m/V”,说说你们是如何理解“密度”这个概念的。 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 5min 反思完善 回顾实验过程与方法,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换算关系 总结方法,谈收获,提出新问题。 2min 达标检测。沪科版物理八年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相关推荐
1、第 4 讲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考纲点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 1 地球的自转特征 1 地轴的空间位置: 地轴的北端恒指向 附近。 北极星 逆时针 2 方向: 自西向东 ( 如图 A)。 (1)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 如图 B)。 (2)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 如图 C)。 3 周期: 1 恒星日 顺时针 23 时 56 分 4 秒 A B C 4 速度 15
1、第 2 讲 微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 ,出题频率也比较高,选择题、综合题都会出现。 此类型图常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结合时事热点或地理学科知识,考查等值线的分布、变化和数值特征以及自然原理和工农业等社会经济活动。 主题一 等值线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核心突破 1 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几乎所有可以量化的地理事物都能绘成等值线图来表现其分布
实例,见课件 补充例子: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但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时,乘客却又是静止的。 人们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电视节目 提出问题:从几幅图片中,你能找出它们共同之处吗。 评价 得出运动的概念 怎样理解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 得出 参照物概念
他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的花花 ,可却说花花跑得真快。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油站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 ___________,(选填“绝对的”“相对的” )。 它们都是相对于 ___________而言。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 “真快 ”,而司机却说乘客 “没动 ”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RealPlayer
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 (mechanical motion)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reference object)。
1、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纲点击: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 两个能量来源 (1)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A。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B。 2 两大过程 (1) 增温: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而升温。 (2) 大气增温: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吸收 3 两大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