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6《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6 讲 微专题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此类题目一般结合时事、生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特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主题一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核心突破 光照图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也就不同,最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经纬网展开投影图、光照局部图等。 1 侧视图和俯视图 侧视图 为由赤道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俯视图为由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 观察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地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投影图为斜侧 ( 俯 ) 2、 视图。 2 经纬网展开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 (6 时 ) 日落 (18 时 ) 时间等。 3 光照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对点演练 (201 6 天津联考 ) 如图,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 7 月 1日 5 时从旭日东升的 A 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 B 机场正值日落,据此完成 1 2题。 1 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 ( 阴影为黑夜 ) 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2 飞机到达 B 机场时,新 3、一天约占全球范围的 ( ) A 7/24 B 15/24 C 19/24 D 1 7/24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当地时间为 7 月 1 日5 时, A 地旭日东升,可求出昼长为 (12 5) 2 14 小时,因此昼长夜短,而四幅图中能表示北半球昼长夜短的只有。 第 2 题, A 、 B 在同一条纬线上,昼长相等。 飞机到达 B 机场时,正好是日落时间,为 19 时,可以算出 0 时为 45 W。 由 45 W 向东至 180 共经历 225 ,占全球 360 度的 15/24。 (2 01 6 温州十校联考 ) 下图中 L 为北半球某一纬线, K 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 4、交 L 于 M 、 N。 据此回答第 3 题。 3 若 L 位于中纬度地区, L 、 K 所包围的面积 ( 阴影部分 ) 达到最大时 ( ) A 南亚进入干热季节 B 北京正值 “ 香山红叶 ” C 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D 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答案 : 选 C 解析: L 位于中纬度地区, L 、 K 所包围的阴影面积达到最大时,正是北半球夏季,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南亚进入雨季;北京 “ 香山红叶 ” 出现在秋季;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出现在南半球夏季 ( 即北半球冬季 )。 主题二 光照图 的判读原理与方法 核心突破 光照图是利用晨昏线表达的昼夜分布图,图形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往往是高 5、考能力考察的重要切入点。 判读光照图时要 “ 以不变应万变 ” ,即抓住光照图的入手点进行分析。 1 紧紧抓住光照图的三个 “ 点 ” 在光照图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至关重要的点,它们分别是直射点、交点、切点。 这几个点往往隐藏了经度、纬度、地方时等重要条件或特征,并且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是解题的关键点。 因此读光照图时,要紧抓这几个点,挖掘隐 藏条件或信息。 点 说明 特征 直射点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 交点 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 点 说明 特征 切点 6、 晨昏线与纬线圈的两个切点 所在纬线圈以内的地区为极昼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0 时 所在纬线圈以内的地区为极夜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 关系 两个交点均在赤道,经度大小互补且位于异侧; 两个切点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经度大小互补且位于异侧。 直射点与两个交点的经度差为 90 只要找准以上三个点中的一个,就能解决光照图的地方时及区时计算、日期范围确定和经纬坐标确定,特别是太阳直射点坐标确定。 其中,前者可由三个点的地方时确定,后者则由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确定。 2 仔细参考光照图的三种 “ 现象 ” 在光照图中通常会出现极昼、极夜、昼夜平分 ( 或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 ) 三种现象。 通过极 7、地昼夜现象可判断节气。 (1) 若在光照图中发现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或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时,就可以断定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反之则为北半球冬至日。 (2) 若在光照图两个极圈以内地区无极昼 或极夜现象,但只要有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昼夜平分 ( 赤道除外 )时,则可以断定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注:春分日、秋分日可以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地球公转速度快慢等现象来判断,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时,则为春分日,反之为秋分日。 (3) 若光照图中北极圈以内部分出现极昼现象,或南极圈以内部分出现极夜现象,则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 不是夏至日 ) ;反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 不是冬 8、至日 )。 对点演练 如 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 影区域为 2时刻夜半球范围。 据此完成 1 2 题。 1 T 1 时刻,世界标准时为 ( ) A 12 月 22 日 21 : 00 B 12 月 22 日 3 : 00 C 6 月 22 日 3 : 00 D 6 月 23 日 21 : 00 2 T 1 至 T 2 期间 ( ) A 北京昼长缩短 B 纽约日出东北 C 莫斯科正午影长缩短 D 地球公转变慢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 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是 12 月 22 日。 根据图中昼夜分布, 45 W 位于夜弧中间,时刻是 0 点,世界标准时是 0 经线的时 9、间,可以计算出时间为 3 点,即 12 月 22 日 3 00。 第 2 题,读图, 2期间,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昼长增长;此时南极地区仍有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纽约日出东南方向;莫斯科正午影长缩短;地球公转最快是近日点,时间约是 1 月初,此时可能正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可能变快。 3 (2016 诸暨模拟 ) 如图为某时刻地球极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则该日甲比乙日落 ( ) A 晚 0 小时 B 晚 2 小时 C 早 2 小时 D 早 4 小时 答案 : 选 D 解析: 根据图中 90 W 和 180 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则甲乙为晨线,根据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 15 ,则甲乙两地相差 30 ,乙地昼长比甲地长,且甲地位于乙地的东面,甲地比乙地日落早 4 个小时。2017届新高考复习 1.6《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1 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纲点击: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点 1 自然界 的 水循环 1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水体的三种类型 海洋 水:最主要的水体大气 水:数量最少 , 分布最广陆地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冰川 是主体( 2/3 )教材回顾 2 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
额,记录如下: 捐款数额 /元 30 50 80 100 员工数 /人 2 5 3 2 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 B 抢答题: 1. 某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上午从家到校的时刻 ,抽查了 50名学生。 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 ,个体是 ———— ,样本是 ———— ,样本容量是 ————。 2. 为了解某小区居民 7月份的用水情况,任意抽取了 20户家庭的 月用水量,结果如下: 月用水量 m3
1、第 4 讲 常见天气系统 考纲点击: 锋面、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点 1 锋面系统与天气 均匀 1 气团 (1) 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 的大团空气。 教材回顾 2 锋面系统 (1) 锋 锋面系统示意图 锋面 锋的结构 图中 A 为 , B 为 , C 为 气团, 气团。 根据气团运动判断锋的类型 若 C 主动向
教师检查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然后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初步概念。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思考) 4 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相应电路图。 教师巡视指导。 5 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电路图,进行讲评,并示范正确画法,强调注意事项。 6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第 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点击: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 1 内 、 外 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材回顾 1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 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放射性元素衰变 断裂带 褶皱山 海陆变迁 高低不平 (2) 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 的 和巨大的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1、第 3 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纲点击: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考点 1 河流侵蚀 地貌 与 堆积地貌 教材回顾 向下 V 1 河流侵蚀地貌 (1) 初期:河流以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河谷深而窄 , 谷壁陡峭 , 横剖面呈 “ ” 型。 河谷两岸 (2) 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 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 , 河流 侵蚀、 堆积 , 河流更为弯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