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内容摘要:
教师检查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然后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初步概念。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思考) 4 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相应电路图。 教师巡视指导。 5 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电路图,进行讲评,并示范正确画法,强调注意事项。 6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教师巡视指导。 7 教师示范连接电路图,并强调注意事项: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连接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避免电源短路。 特别是对并联电路要重点讲解、示范 8 提出问题:哪种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哪种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 二、 实验探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1 实验探究的目的:用你想到的各种连接方式把灯泡和开关。沪科版物理九年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相关推荐
1、第 6 讲 微专题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此类题目一般结合时事、生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特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主题一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核心突破 光照图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也就不同,最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
1、第 1 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纲点击: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点 1 自然界 的 水循环 1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水体的三种类型 海洋 水:最主要的水体大气 水:数量最少 , 分布最广陆地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冰川 是主体( 2/3 )教材回顾 2 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
额,记录如下: 捐款数额 /元 30 50 80 100 员工数 /人 2 5 3 2 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 B 抢答题: 1. 某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上午从家到校的时刻 ,抽查了 50名学生。 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 ,个体是 ———— ,样本是 ———— ,样本容量是 ————。 2. 为了解某小区居民 7月份的用水情况,任意抽取了 20户家庭的 月用水量,结果如下: 月用水量 m3
1、第 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点击: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 1 内 、 外 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材回顾 1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 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放射性元素衰变 断裂带 褶皱山 海陆变迁 高低不平 (2) 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 的 和巨大的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1、第 3 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纲点击: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考点 1 河流侵蚀 地貌 与 堆积地貌 教材回顾 向下 V 1 河流侵蚀地貌 (1) 初期:河流以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河谷深而窄 , 谷壁陡峭 , 横剖面呈 “ ” 型。 河谷两岸 (2) 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 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 , 河流 侵蚀、 堆积 , 河流更为弯曲 ,
1、第 2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点击: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 1 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 1 陆 地自然带 (1) 成因 教材回顾 带状 (2) 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形成原因: 的纬度差异。 (2) 分异基础:。 (3) 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 ( 也可以说成纬度方向或经线方向 ) 作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