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点击: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 1 内 、 外 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材回顾 1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 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放射性元素衰变 断裂带 褶皱山 海陆变迁 高低不平 (2) 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 的 和巨大的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 结果:使地表变得。 2 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生物 (2) 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 2、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 和 ;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 并在原地形成 地貌 搬运作用 风、 、冰川等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 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崩解 破碎 流水 侵蚀 (3)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平坦 读图忆知 A B C D 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 依据地貌形态判断外力作用类型 图 A 的球状碎块是在 _ 和 _ 作用下形成。 图 B 表示的是 _ ,它是在风力的 _和 _ 作用下形成。 图 3、C 表示的地貌是 _ ,它是在流水的_ 作用下形成。 图 D 表示的地貌是 _ ,其分布在_。 (2) 不同环境条件下外力作用不同 干湿条件不同 B 地貌主要分布于 _ 地区, C 地貌主要分布于 _ 地区。 地形条件不同 C 地貌主要分布于 _ 地区, D 地貌主要分布于 _ 地区。 答案: (1) 风化 侵蚀 沙丘 搬运 沉积 河口三角洲 沉积 冲积扇 山谷出口 (2) 干旱 湿润 平原 山地 要点一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 名师点拨要点 ) 内力作用以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为 普遍 , 以水平运动为主形成的高大山脉、山系、裂谷等是地表形态的基本构架 , 同时伴随 4、发生的垂直运动在大范围区域和小范围区域形成更为多样 的地形地貌。 1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平原等地貌 相互关系 它们 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 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 5、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 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 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3.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 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喜马拉雅山:是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 , 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 水平张裂运 动 , 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 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 , 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 ,约在几百万年前 , 由于地壳运动 , 部分 陆地下沉 , 海水进入 , 形成台湾海峡 , 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6、。 对点演练 (2016 北京模拟 ) 2015 年初 , 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 , 完成1 2 题。 1 该国 ( ) A 地震、火山频发 B 位于印度洋东部 C 各岛日期不一致 D 受赤道低压控制 2 该新岛 ( ) A 因地壳抬升而形成 B 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C 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D 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 , 图片显示该新岛为火山喷发而成 ,再结合位置 , 可判断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震、火山频发。 汤加各岛位于 180 以东 , 即位于国际日界线的同一侧 , 故日期一致。 第 2 题 , 火山喷发的物质是岩浆 ,而岩浆主要 7、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小岛地表径流少因而淡水资源少。 3 (2016 广州 模拟 ) 如图为某板块边界示意图 , 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 , 边界处可能形成 ( ) A 甲、乙之间 裂谷、海洋 B 甲、丙之间 海沟、海岭 C 甲 、丁之间 海沟、岛弧 D 甲、戊之间 褶皱山脉、高原 答案 : 选 C 解析: 读图 ,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 , 相对的箭头是消亡边界 , 背离的箭头是生长边界。 甲、乙之间是消亡边界 , 形成的是山脉、岛弧、海沟;甲、丙之间是生长边界 , 形成的是裂谷、海洋;甲、丁之间是消亡边界 , 形成的是海沟、岛弧;甲、戊之间 8、是生长边界 , 形成的是裂谷、海洋。 要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 名师点拨要点 )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其中以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表所示。 1 侵蚀作用与地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地区 ( 如新疆地区的风蚀城堡 ) 侵 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 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 “ 红色沙漠 ”“ 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 9、布 ) 流 水 侵 蚀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 ( 石灰岩 ) 分布地区 ( 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 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 北美五大湖、 “ 千湖之国 ” 芬兰 ) 等 冰川分布的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如挪威峡湾、中欧 东欧平原 )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作用 沉积特征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比 10、重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形成沙漠 ( 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 和黄土沉积地貌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冰川 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2. 沉积作用与地貌 对点演练 (2016 衡水模拟 ) 黄山有著名的 “ 天狗望月 ” 景观。 “ 天狗 ” 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据此回答第 1 题。 答案 : 选 D 解析: 题干所说的作用为花岗岩受风化作用,即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1 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 “ 天狗 ” 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化 11、作用 (2 016 天津模拟 )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 2 3 题。 2 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岩石风化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河湖沉积 3 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 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 天气寒冷,暴雨多 C 空气干燥,降水少 D 大气稀薄,光照强 答案 : 2. D 3. C 解析: 第 2 题,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体现了沉 12、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第 3 题,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 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 (2016 南京检测 ) 在英国的尼德河畔,有一口神秘的水井,任何物体只要接触了这口井里的水,都会慢慢石化,曾有居民坚信这口井被魔鬼诅咒。 读图完成 4 5 题。 4 关于该水井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化功能主要是泥沙堆积 B 该石化地貌不利于地表水储存 C 因矿物含量高是矿泉水的好水源 D 石化作用是水圈的内部作用 5 该水井石化魔咒最 “ 灵 ” 的月份是 ( )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1 月 13、解析: 第 4 题,水井的石化作用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的流水淀积作用,属于化学堆积;该石化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地表水的储存;矿泉水并非要求含钙多,往往需要去除过量的钙镁而使水软化;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该井水的石化作用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共同作用完成。 答案 : 4. B 5. C 第 5 题,石化魔咒最 “ 灵 ” 时,也就是喀斯特作用化学反应最强时,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喀斯特作用的发生,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夏季气温高,将最利于化学反应的发生。 考点 2 岩石圈 物质循环 教材回顾 1 主要岩石类型: 、沉积岩和 ,岩浆岩分为 和。 岩浆岩 变质岩 喷出岩 侵入岩 2 主要地质作用 (1) 形成岩浆岩的作用为。 (2) 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为。 (3) 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 (4) 形成岩浆的作用为。 冷却凝固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读图忆知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根据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