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6.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点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 人口迁移 教材回顾 居住地 1 人口迁移 (1) 概念 : 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 通常为 1 年 ) 的迁移活动。 跨国界集团性 特点 a 19 世纪以前:以 、大批的移民为主 , 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 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 的人口增多。 (3) 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在 范围内 , 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大洋洲 发展中 发达 短期流动 一国 战争 古代:受脆弱的 2、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 气候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 : 主要有 、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 , 有时 也会起作用。 (2) 经济因素 : 主要包括 、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 社会因素 : 政策、 、战争和 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宗教 读图忆知 人口迁移示意图 (1)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 不同方向的人口 迁移 中国甲 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_ _。 中国乙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_。 (2) 不同社会发展背景 , 不同原因的人口迁移 甲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是 _ ;丙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 _ , 3、主要原因是 _ _ _ _ _ _。 乙阶段人 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_ ;丁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 _ ,主要原因是 _ _ _。 答案: (1) 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青藏和东北等地区迁移 由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 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 2) 国土开发 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东北部经济衰落 , 西部和南部经济快速发展 务工和经商 向美国东北部迁移 东北部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复苏 要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名师点拨要点 ) 人口迁移的原因复杂多样,既与特定的社会背景有关,也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关,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影响因素 (1) 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 4、用 经济发展差距:为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 ,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生活条件,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国土资 源开发:大型建设项目,大规模区域开发等会吸引大量人口的迁移。 (2) 某一因素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 东北部向南方的“ 阳光地带 ” 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 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5、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 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往往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人口迁移相应发生变化。 政治、宗教因素则往往受特定区域、特定事件的影响,在特殊时期也会成为主导因素。 方法规律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 , 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 , 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 , 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 , 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 6、) 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 , 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 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 , 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 , 美国老年人向 “ 阳光地带 ” 迁移 ,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 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对点演练 (2016 河南实验中学模拟 ) 下表为 2010 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 ( 单位:万人 ) ,据此完成 1 2 题。 美国 4 28 0 俄罗斯 1 23 0 最大移民接收国 德国 1 08 0 中国 3 50 0 印度 2 00 0 最大移民输出国 菲律宾 700 1. 7、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 ( ) A 多为 发展中国家 B 多为发达国家 C 均为东半球国家 D 均为西半球国家 2 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 “ 世界最专业的保姆 ” 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语言优势 B 文化水平高 C 经济差异 D 政策优势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 第 2 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菲佣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据 2 014 年 1 月 26 日 8、( 农历腊月二十六 ) 上午 10 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 1 000 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 249个;从成都迁出的 1 000 个人,到北京的就有 329 个。 专家称之为 “ 逆向春运 ”。 据此完成 3 4 题。 3 造成 “ 逆向春运 ”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 春节期间北京旅游活动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 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4 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 A 传统观念 B 经济 C 教育 D 交通 答案 : 3. A 解析: 第 3 9、题,题干中 “ 逆向春运 ” 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春节期间,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第 4 题,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家庭聚会、访亲探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人口流动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传统的家庭观念。 要点二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 名师点拨要点 ) 1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 影响人 口年龄结构。 ( 2) 影响经济、文化发展 , 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 , 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 10、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 大量 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 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 , 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 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 ,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 ,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4) 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 伴随人口迁移 , 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增 多 ,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 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3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 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 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 从具体描述角度:人口迁 11、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对点演练 (2016 福州质检 )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 2010 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 1 2 题。 1 1990 2010 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 A B C D 2 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 A 交通压力增大 B 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 促进资源开发 D 劳动力数量减少 答案 : 1. A 解析: 第 1 题,依据图例,比较四个地区人口的变化可知, 地区人口净迁出最多。 第 2 题,四个地区总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 (2016 武汉模拟 ) 读 12、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迁移与年龄段分布图 , 完成 3 4 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拆迁搬家在 25 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均匀分布 B 工作调动以 25 49 岁年龄段为主 C 随迁家属以 65 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 学习培训以 14 岁以下年龄段为主 4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学习培训 B 随迁家属 C 工作调动 D 务工经商 答案 : 解析: 分析图中各年龄段人口迁移原因可 以看出 ,因务工经商而发生的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由于拆迁搬家而迁移的人口各年龄段都有,其中以 25 49 岁年龄段为主; 25 49 岁年龄段因工作调动迁移的人口最多;为学习培训而 13、迁移的人口以 15 24 岁年龄段为主。 (2016 长沙模拟 )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 39%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5 6 题。 5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 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 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 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6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答案 : 5 6 解析: 第 5 题,根据材料可知,本省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省份;另外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 20 44 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即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缓解了当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外来人口的比重约为 39% ,外来人口并未超过本地人口。 第 6 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迁移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往往随其父母到迁入地就学,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 高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