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2.2《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 讲 地理信息技术 及 应用 考纲点击: 1. 遥感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 全球定位系统 (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地理信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 数字地 球的含义。 考点 “ 3S ” 技术的应用 教材回顾 电磁波特性 1 遥感技术 ( (1) 工作原理 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 各不相同。 传感器 ( 2) 主要环节 目标物 ( 关键装置 ) 收集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遥感地面系统 (3) 特点:探测范围 , 获取资料 , 周期短 ,受地面限制 , 获取信息量大等。 (4) 应用:资源调查、 、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大 快 少 环 2、境监测 2 全球定位系统 ( (1) 组成 空间部分 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 信号接收机。 (2) 功能:提供精密的 ( 经度、纬度、高度 ) 、速度和时间。 (3) 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 、连续性和 的特点。 三维坐标 全天候 实时性 (4) 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 ( 经度和纬度 ) 、。 3 地理信息系统 ( (1) 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 、分析和表达。 (2) 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 表达。 高程 (海拔 ) 管理 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 地理空间信息 (3) 应用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空间信息。 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 及评 3、估预测。 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4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 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数字化 (2) 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 , 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后 , 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3) 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名师点拨要点 ) 1 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 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 “ 发现 ” 矿产 地下蕴藏矿产的地区,地表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与周边地区不同 资源普查 水、土地、森 林等资源 4、 通过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不同地表资源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相同资源在不同状态下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环境和灾害监测 自然灾害监测 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大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 定位和导航 两大方面 ,在民用领 5、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 地理信息系统 (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与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 道路的 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 空间和属性信息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 ,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 ,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城区公共卫生 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 (3) 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管理中的 6、应用 对点演练 1 (2016 汕头模拟 ) 监测雾霾分布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全球定位系统 ( B 地理信息系统 ( C 遥感 ( D 数字地球 ( 答案 : 选 C 解析: 遥感具有监测范围大、快速及时等优点,因而适宜用来监测雾霾分布。 2 (2016 广州模拟 ) 在搜救 0 航班期间,中国紧急调动 10 颗卫星进行搜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 A B C D 答案 : 选 B 解析: 遥感技术可拍摄到海面漂浮物等,以帮助搜索失联航班。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 据此完成 3 4 题。 3 手机 能的出现,说明 ( ) A 已成为人们日 7、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 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 随着 普及,民用 展很快 D 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 定位导航 4 手机 够实现的功能有 ( ) 网络实时监视 所处位置获取 失窃汽车查找 行车路线追踪 A B C D 答案 : 解析: 第 3 题,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这不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 技术本身不能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随着 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 展很快; 定位至少需要 4 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行。 第 4 题, 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知道位置、行车路线; 没有监视和查寻功能。 5 (2016 武汉模拟 ) 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8、通水现场施放 “ 大黄鸭 ” 测量水速。 “ 大黄鸭 ” 携带的测速设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 ( B 遥感技术 ( C 地理信息系统 ( D 数字地球 ( 答案 : 选 A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 ( 具有定位、导航、测速功能;遥感技术 (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片,获取信息,不能测速;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不能测速;数字地球 (是将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 6 (2016 福州模拟 ) 红绿灯时间设置与道路状况、车辆数量、车速等多种因素有关,最适宜优化红绿灯时间设置的技术手段是 ( ) A B C D 数字地球 答案 : 选 A 9、 解析: G 有分析、管理、表达的功能。 (2016 天津模拟 )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 90%。 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 据此完成第 7 题。 7 地理信息系统 (可以起到的辅助作用不可能有 ( ) A 对埃博拉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实时跟踪 B 将疫情监控和救治信息集成到图上,使疫情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防控成为可能 C 可根据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分布情况制作感染危险程度等级图 D 系统可自动生成各国疫情发展统计图表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具备实时跟踪的功能。 答案 : 选 A 本讲课堂小 10、结 知识构建 关键点拨 1 取资料快,周期短,受 地面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领域。 2 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特点。 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3 主要解决空间分布、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问题。 应用于灾害监测、经济活动和城市管理。 高考真题( 5 年全国, 2 年地方) 考向一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图像判读 (2015 江苏高考 ) 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 1973 、 2009 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 ( 局部 ) ,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 读图回答 1 2 题。 11、图 1 图 2 1 图 1 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 A 山谷 B 山脊 C 冲积扇 D 盆地 2 图 2 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 A 减少了 1 800 平方米 B 增加了 1 800 平方米 C 增加了 2 700 平方米 D 减少了 2 700 平方米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 第 2 题,由图 2 可知, 2009 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 10 个,比 1973 年多了 3 个 12、,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 2 700 平方米。 (2014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 3 4 题。 3 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 A 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 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 整 合、集成网络信息 D 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4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 调整地域结构 B 加速人口集聚 C 扩大空间规模 D 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 : 第 3 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 13、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整合、集成网络信息,获取实时通讯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 答案 : 第 4 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 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扩大城市空间规模,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 (2014 江苏高考 )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 5 6 题。 5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 技术是 ( ) A 遥感 (R S)。2017届新高考复习 12.2《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相关推荐
D 等于多少。 ( 2)如果 CD和 C′ D′是它们的 对应角平分线 ,那么 DCCD 等于多少。 如果 CD和 C′ 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呢。 [师]请大家互相 交流后写出过程 . [生甲]从刚才的做一做中可知,若△ ABC∽ △ A′ B′ C′, CD、 C′ D′是它们的对应高, 那么 DCCD = CBBC =k. [ 生乙]如 2 图,△ ABC∽△ A′ B′
1、第 2 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考纲点击: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点 1 工业 地域 的 形成 教材回顾 1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 工业联系的类型 工序上的联系: 与原料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用 , 共用当地 等。 产品 基础设施 廉价劳动力 生产成本 (2) 工业集聚的意义 降低 , 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 取得。 共用基础设施 , 节约。 (3) 工业地
面上 C, D两处望山顶 A,仰角分别为 30176。 , 45176。 ,若 C, D两处相距 200米,那么山高 AB为( ) A. 100( +1)米 B. 100 米 C. 100 米 D. 200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 C= 30176。 ,∠ ADB= 45176。 设 AB= x,则 BD= x, BC= CD+BD= 200+x 在 Rt△ ACB中,∠ C= 30176。 ,
1、第 2 讲 中国的 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纲点击: 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考点 走 可持续发展 道路 大 教材回顾 1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 、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资源相对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 , 范围在扩大 , 程度在加剧。 (2) 行动纲领 : 中国 21 世纪议程 中国 21
的图象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 师生形为: 学生可以先自己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能否顺利进行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2 是否熟悉作出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 在动手作 图的过程中,能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 比较 y=x6 、 y=- x6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第 3 讲 微专题 工业区位选择与评价 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往往考查从材料 、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 区位条件 ) 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工业区位的分析、论证能力。 高考中多与区域相结合,并以文字材料或统计图表等作为辅助。 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等多种形式。 主题一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核心突破 1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