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9.3《微专题——工业区位选择与评价》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 讲 微专题 工业区位选择与评价 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往往考查从材料 、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 区位条件 ) 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工业区位的分析、论证能力。 高考中多与区域相结合,并以文字材料或统计图表等作为辅助。 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等多种形式。 主题一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核心突破 1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 工业区位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2) 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社会效益,微观上兼顾环境生态效益。 (3) 主导因素的确定,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 区域,从各方面进行分析。 大致有下列几种情 2、况: 类型 举例 导向型特别明显的 甜菜制糖厂 非唯一导向型的 云南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地域不同区位因素不同的 大庆市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南京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2. 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分析 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确定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是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 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 (1) 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 ( 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 ) 、水源 ( 是否丰 富、近便 ) 、原料、燃料 ( 丰富的程度 )。 (2) 经济因素:主要考虑市场 ( 前景是否广阔 ) 、劳动力数量 3、多少 ( 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 、科技 ( 是否发达 ) 、交通运输 ( 是否方便 ) 、信息网络 ( 通达性强弱 )。 (3) 环境因素:不同污染类型,区位选择的要求也不同。 如下图: 对点演练 (2016 江西联考 ) 自 20 世纪 60 年代,甲国开始 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成品后再销往乙国。 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 据此完成 1 2 题。 1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 A 劳动力价格较低 B 技术水平较高 C 消费市场较广 D 资金较雄厚 2 影响甲国边境 4、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廉价劳动力 B 交通运输 C 研发能力 D 环境质量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据图文可知,甲国为墨西哥,乙国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工业化国,一个则为发达后工业化国。 第 2 题,甲国北部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边境位置,因此该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是交通运输。 主题二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问题的分析思路 核心突破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的答题思路 对某工业区位的评价,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地、水源、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分析促进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工业发展的不利条 5、件 有利 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资源 ( 能源 ) 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且廉价;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工业区位条件的答题要素 不利 条件 地形崎岖;水源不足;能源短缺;劳动力不足;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等 对点演练 (2016 银川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钢轨、国防军事等核心高技术领域。 攀枝花是我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但钒钛产业链短,关键技术有待提高。 据统计, 201 3 年攀枝花钒钛产品出口 美元。 其中钛白粉 美元,同比增长 72% ;钒铁 比增长 95. 9 0% ,主要出口英、美、日、韩等 6、国。 材料二 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图和攀枝花市 2013 年主要工业产值及比上年增长示意图。 (1) 简述攀枝花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2) 分析攀枝花成为我国钒钛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3) 分析攀枝花钒钛产品出口特 点及不利影响。 解析: 第 (1 ) 题,攀枝花工业产值增长的特点依据2013 年主要工业产值及比上年增长示意图进行分析说明,属于看图说话题。 从图中可看出所有的工业比上年都有增长,增长最多的是钒钛产业 (48%) 和化工产业(42%)。 第 (2) 题,钒钛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攀枝花成为我国钒钛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可依据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和图来分析可知:攀枝花钒钛 7、矿产资源丰富;有铁路和河流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雄厚。 第 (3) 题,由材料一可知,该地出口特点为出口增长快,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发达国家。 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大量出口不利于国家安全;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低。 答案: (1) 攀枝花工业产值总体增长较快;钒钛与化工产业增长速度最快。 (2) 接近原料 ( 钒钛矿 ) ; ( 铁路和内河 ) 交通便捷; ( 国内外 ) 市场需求旺盛; ( 能源等 ) 基础工业较完善。 (3) 特点:出口增长快;以粗加工产品为主;主要出口经济水平高的国家。 不利影响:大量出口战略资源 ( 钒钛 ) ,不利于国家安全 ( 国防 ) ;粗加工产品大量出口,产品附加值低。2017届新高考复习 9.3《微专题——工业区位选择与评价》ppt课件
相关推荐
的图象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 师生形为: 学生可以先自己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能否顺利进行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2 是否熟悉作出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 在动手作 图的过程中,能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 比较 y=x6 、 y=- x6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第 2 讲 中国的 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纲点击: 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考点 走 可持续发展 道路 大 教材回顾 1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 、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资源相对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 , 范围在扩大 , 程度在加剧。 (2) 行动纲领 : 中国 21 世纪议程 中国 21
1、第 2 讲 地理信息技术 及 应用 考纲点击: 1. 遥感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 全球定位系统 (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地理信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 数字地 球的含义。 考点 “ 3S ” 技术的应用 教材回顾 电磁波特性 1 遥感技术 ( (1) 工作原理 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 各不相同。 传感器 ( 2) 主要环节 目标物 ( 关键装置 )
1、第 1 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纲点击 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考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材回顾 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 顾 2 直面环境问题 (1) 产生的原因 城市 (2) 危害 全球性的: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 局域性的:已成为社会公害 , 并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3)
1、第 1 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纲点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点 1 荒漠化的成因 教材回顾 干旱、半干旱 1 认识荒漠化 (1) 概念 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是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相互作用的产物。 气 候变异 过度的经济活动 400 (2) 主要表现 :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1、第 3 讲 微专题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生态问题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湿地保护等问题也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试题多以世 界或我国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的发展进行设问,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等。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