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 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纲点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点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和保护 教材回顾 热带雨林 1 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现状 (1) 分布:现存原始森林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加拿大 ) 和 ( 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 (2) 现状:急剧减少 , 破坏殆尽。 原始森林 碳氧 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通过光合作用 , 影响大气中的 平衡 , 有“ 地球之肺 ” 之称。 (2) 促进全球水循环 , 调节全球 水 平衡。 (3)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 雨林生态的脆弱 2、性 (1)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 强烈、 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贫瘠 (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 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 , 土壤很。 雨 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最容易遭到破坏。 雨林被毁 , 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 , 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地上植被 人口增长 4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 雨林破坏的原因 根本原因: 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 , 如过度的焚耕开垦 ( 农业 ) 、大规模的 开发、 木材采伐、 、水利和公路建设。 迁移 农场和牧场 商业性 采矿 (2) 雨林的保护 3、措施 森林的生态效应 ( 名师点拨要点 ) 1 森林资源的作用 (1)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生态功能 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岸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 “ 地球之肺 ”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 , 近年来 , 全球大气 中 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 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 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4、, 在生物进化史中 ,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因此被誉为 “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3 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 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 , 其后果不堪设想。 其 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 , 引起地表水减少 , 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 空气干燥 , 从而引起降水减少 ,气候干旱 , 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 导致气温升高 ,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 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 ,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对点演练 (2016 余姚模拟 )联合国 5、千年发展目标报告 (2014) 显示 , 全球每年丧失数百万公顷的森林 , 许多物种濒临灭亡 , 可再生的水资源也变得更为稀缺 , 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努力 ,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具体目标。 据此回答1 2 题。 1 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 ) 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 材 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 B C D 2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 ,我们应该 ( ) A 封山育林 , 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 ,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 伐育结合 , 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 , 目前森林破 6、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 如开垦、采伐、建设等。 第 2 题 ,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该伐育结合 , 综合利用。 下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 , 读图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 , 完成 3 4 题。 3 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 , 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4 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 , 正确的做法是 ( ) A 边采伐边造林 , 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 , 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 , 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 ,建设大型水电站 答案 : 解析: 第 3 题 , 怒江位于长江上游 , 以山地为主 ,由于森林植被的 7、破坏 ,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第 4题 , 长江上游的森林资源以保护为主 , 减少采伐。 怒江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好 , 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本讲课堂小结 知识构建 关键点拨 1 热带雨林在吸收二氧化碳 , 释放氧气 , 促进水循环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全球意义。 2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3 在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 , 应把保 护放在第一位 , 保护热带雨林需要加强全球合作 ,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高考真题( 5 年全国, 2 年地方) 考向 植被的作用及植被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2014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 , 产生沉降 , 8、 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 , 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 ,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 2010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据此完成 1 3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 1 2012 2013 灌木植物 1 植株数量 草本植物 1 灌木植物 1 地上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灌木植物 1 地下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1.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B C D 2 9、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 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 ,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 1 题 ,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 都增加 , 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 ,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 第 2 题 ,由表中地 10、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 , 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上升 , 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答案 : 第 3 题 , 从实验结果来看 , 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 , 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 , 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 , 地上生物量增加 , 而地下生物量减少。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 , 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 , 将会影响其生存 , 其将萎缩。 4 (2013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 阅读 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 ,主根深扎地下 ,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 , 生长迅速 , 3 5 11、年即可成材 , 统称 “ 速生桉 ”。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 a 、 的变化。 (1) 读图 b ,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2) 就降水条件简 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解析: 桉树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第 (1) 题 , 从图 b 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 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 , 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 , 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第 (2) 题 , 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 答案: (1) 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 , 地下水水位下降。 (2 )(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 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 ( 有旱、雨季之分 ) 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017届新高考复习 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ppt课件
相关推荐
3)0 * (-2/7) * (-3/5) * (-9/8) 通过例题的解答归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这是因为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积的符号 • 介绍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例:用计算器计算(-51) * (-14) 方法一:用(-)键 步骤:(-)51 * (-)14= 方法二:用+/-键 步骤:(+/-)51 * (+/-)14=
1、第 1 讲 工业 的 区位 选择 考纲点击: 1 工业区位因素。 2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 1 工业区位因素 水源 1 工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 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政策、 、劳动力等。 教材回顾 市场 交通 优势 产品 2 选址一般原则 ( 经济利益方面 )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 条件的地方 ,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3
1、第 3 讲 微专题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生态问题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湿地保护等问题也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试题多以世 界或我国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的发展进行设问,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等。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的位置低。 由此看出: 10与 20哪个大。 ( 2)今年 1月 1日,北京最低气温零下 10176。 C,记作 10176。 C, 浙江最低气温零下 3℃,记作 3℃,哪个地方更冷。 由此看出10与 3哪个大。 请你结合下面的数轴思考,你会发现什么。 把结论填入下表。 30 10 0 米 155 米 吐鲁番盆地 珠穆朗玛峰 20 米10 米 10 9 36 0 两个负数
的 4 次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 5=51, 指数 1通常省略不写。 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 分别是什么。 运算结果叫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提出问题:在 an中,底数 a 表示什么。 指数 n 表示什么。 an 就是多少个什么相乘。
1、第 1 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点击: 1 区域的含义。 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 1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回顾 指标 1 认识区域 (1) 概念 :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 按照一定的 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位特征 (2) 特征 具有一定的 , 以及一定面积、形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