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4.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4 讲 流域综合 开发 以 美国 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考纲点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点 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教材回顾 整体性 1 流域自然背景分析的必要性 (1) 河流开发要考虑河流的特点 , 更要考虑流域的 特征 , 进行 开发。 (2)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 和流域的。 综合 利用方式 开发方向 多山 亚热带 冬末春初 丰富 2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 地形: , 地形起伏较大。 (2) 气候: 气候 , 温暖湿润 , 多降水 , 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 水系优点:水系发达 , 水量丰富 , 大多可 通航。 缺点:河流 2、落差较大 , 水量 很不稳定。 (4) 矿产资源: , 主要有 、铁、铜、磷、锌、云母等。 煤 流域自然背景与开发方向的分析 ( 师生共研要点 ) 1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流域自然背景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 去分析,如下图所示: 整体性表现 船闸和水库 2 流域自然背景对流域开发方向的影响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蕴藏着丰富的水 3、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流量不稳定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河流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气候 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 的矛盾 降水与灌溉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系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3. 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 4 河流 的航运价值分析 对点演练 (2016 昆明 4、模拟 ) 结合湄公河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 1 2 题。 1 湄公河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 A 水流湍急落差大 B 高山束缚支流短 C 高原气候降水少 D 泥沙淤积河床高 2 湄公河丙段的主要开发方向为 ( ) A 防洪 B 发电 C 航运 D 旅游 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湄公河甲乙河段位于横断山区,受地形的束缚,流域范围狭窄。 第 2 题,湄公河丙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流平缓,适合发展航运。 答案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近几年这里经济发展迅速。 读图回答 3 4 题。 3 关于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 ) 河流的水量大 河流 5、汛期较短,集中于夏季 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相对较小 A B C D 4 图示河流流域的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科技发达 水力资源丰富 水运便 利 经济基础好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我国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多,植被茂盛,因而河流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支流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不属于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 4 题,结合图例可知,该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水力资源丰富;同时河流中上游的水运条件较好;该流域 ( 珠江 ) 的中上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技不发达。 答案 :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 挪 6、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 ( 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所在位置高差大 ) 电站。 据此回答 5 6题。 5 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 A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 河湖众多,少泥沙 6 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 ) A 照明 B 制冷 C 取暖 D 烹饪 解析: 第 5 题,水电站建设主要考虑水能状况和建设条件,水能状况主要与河流的径流量、落差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挪威多山地,河流落差大,适宜建设高水头电站。 第 6 题,挪威地处高纬度,冬季时间长且气温低,因而取暖消耗民用电最多。 答案 : 7、 教材回顾 马铃薯 不大 考点 2 田纳西河 流域的综合开发 1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时期 开发状况 后果 18 世纪 下半叶 开发早 , 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 , 盛产棉花、 和蔬菜 因人口较少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时期 开发状况 后果 19 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 , 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 开发 带来 、植被破坏、 等一系列问题 20 世纪 30 年代初 该流域成为美国 的地区之一 掠夺式 土地退化 环境污染 最贫困 2. 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 找准综合开发的核心,了解治理的模式 以 A 为核心,并实现全流域内 C 、航运、 D 、提高水质、 8、B 、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统一开发和管理。 (2)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意义 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开发与治理,根治了 ,农、林、牧、渔业, 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 效益和 效益的统一。 梯级开发 防洪 发电 旅游 洪灾 工业 经济 生态 流域的综合开发 ( 师生共研要点 ) 1 河流开发的共性 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 如下图 ) ,让我们认识到:河流的开发、整治的前提是统一管理,核心是梯级开发,关键是生态保护。 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般从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等方面进行。 2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我国是一个多河流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 9、频发的国家。 田纳西河成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 (2)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 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水运、水电 (3)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 (4) 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 , 由单一经营到。 (5) 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 以便利的 吸引大量投资。 (6) 重视环境保护。 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 (7) 案例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河段 优势 问题 可持续发展措施 上游 地区 水能蕴藏量丰富 地质灾害频发; 10、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 地区 平原广大,矿产丰富 洪涝威胁 ,搞好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下游 地区 工农业发达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退耕还湖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建设水利工程 3. 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治理措施 目的 开发水能 , 调蓄径流 , 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 , 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 , 疏浚河道 保护自然植被 , 植树造林 ,减小河流含沙量 ,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 , 提高水质 防洪和航运 减轻水土流 11、失 调整产业结构 对点演练 读下图 , 回答 1 2 题。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示意图 1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气温升高 , 全球气候变暖 B 降水减少 , 土地荒漠化 C 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严重 D 水 体污染,水资源枯竭 2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是 ( ) A 梯级开发 B 美化环境 , 发展旅游 C 发展高耗能工业 D 疏通河道 , 发展航运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 , 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和乱采滥挖 , 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 , 造成水土流失。 第 2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12、, 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 , 回答 3 4 题。 3 若在汉江流域 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 ,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 A 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 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 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 , 部分植被枯萎 4 为缓解汉江流域 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 从 区域向 区域移民 D 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 : 3 4 解析: 第 3 题, 区域位于汉江流域上游山区,若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导致水土流失,丹江口水库因泥沙淤积 13、而加速萎缩,调节径流能力减弱,下游水位变化加大。 区域为酸性土壤,不会有盐碱化问题。 第 4 题, 区域 ( 丹江口库区 ) 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养殖和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业。 区域为山区,环境容量小,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甲 乙 读图完成 5 6 题。 5 图示两条河流都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 地质不稳,工程建设质量低 B 科技水平低,设计不准确 C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 D 地震多发,大坝毁损 6 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 A 科技水平提高,核电成为该国主要能源 B 地势低平,水能资源不足,水电成本太高 C 水坝防洪功能丧失。2017届新高考复习 14.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