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 我国 珠江三角洲 地区 为例 考纲点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 教材回顾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 (2) 国家的 政策 ,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投资。 2 有利的地理条件 (1) 良好的区位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利于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参与 国际分工(2)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通过 、 、 , 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投资 招商 引资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要点一 工业化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典型模式 ( 名师点拨要 2、点 ) 1 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 1990 年 1990 年以后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条件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但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但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 国的 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 3、首 2.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对点演练 (2016 临沂模拟 ) 下图为我国九大都市圈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1 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 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工商业较发达 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 B C D 2 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 B C D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第 2 题,大上海、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4、;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读下表,回答 3 4 题。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全国 43 城市化 (%) 珠海 979 年 ) 100 珠海工业产值在 的比重 3. 珠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 ( ) A 两股独立但同步发展的力量 B 工业化一直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 1980 1985 年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微弱 D 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受工业化影响较大 4 1979 年后珠海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A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起步早,技术力量强 D 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 5、技术 答案 : 解析: 第 3 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但珠海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不同步发展; 1985年以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 1985 199 0年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相关性较高,1990 200 5 年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 第 4题,表格数据显示,珠海城市化基础较差; 20 世纪 80 年代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外来 资金、设备与技术,以及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读珠江三 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 5 6 题。 5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 6、结构的变化是 ( ) A 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 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 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 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6 1990 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 A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 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 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答案 : 解析: 第 5 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 第 6 题,1990 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要点二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 名师点拨要点 )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 7、反映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1 常考图示 图 1 某市 1978 年和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 柱状图 ) 图 2 某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 曲线图 ) 图 3 某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饼状图 ) 图 4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 ( 三角坐标图 ) 2 判读技巧 (1) 三 “ 要 ” 和三 “ 看 ” (2) 注意三点 产业比重之和一定为 100%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 ( 市 ) 三次产业各 占比重之和一定为 8、 100%( 如图 2 中 、 、 为三次产业, 为城市人口比重 )。 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 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 ,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对点演练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 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 9、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 1990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1990 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B C D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从 1998 年以后下降缓慢; 1990 年该城市的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10、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第 2 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即加大农业的比重,不属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从目前来看,工业比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引进国外化工和机械项目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 下图中 a 、 b 、 c 分别代表浙江省 1992 、 2002 、 2012年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重。 读图完成 3 4 题。 3 对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比重同步下降 B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稳步提升 C 第二产业就业与产值比重增幅不协调 D 第三产业就业比 11、重增幅最快 4 浙江省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 A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B 加 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力度 C 加快发展服务业 D 消除污染,美化浙江 解析: 第 3 题,读图分析可知,第一产业产值从 a(1992年 ) b(20 0 2 年 ) 阶段迅速下降, b (2 002 年 ) c( 2012 年 ) 下降速度较慢,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这两个阶段中下降幅度不大,因此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不是同步 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从 a c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大于 20% ,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不到 20 % ;从 a 12、c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上升 , 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是先升后降 , 两者的增幅明显不协调。 答案 : 第 4 题,分析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可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浙江省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今后应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读江苏某市 1994 2008 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 5 6 题。 5 对该市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B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D 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6 该市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 ) A 低水平协调 B 初显不协调 C 严 13、重不协调 D 高水平协调 答案 : 解析: 第 5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产业构成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 6 题,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化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出现严重不协调。 考点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回顾 1 问题产 生的原因 (1) 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 , 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产业基础 市场腹地 产业升级 大珠江三角洲 2 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面临困境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 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 城市群 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生态环境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名师点拨要点 ) 1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2017届新高考复习 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