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91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依据: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① H2 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或非金属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强。 性强弱的判断 ④互相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 NaMgAl。 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 SiPSCl。 规律: 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 LiNaKRbCs。 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 FClBrI。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定义:以 12C 原子质 量的 1/12(约 1027kg)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 SI)单位为一,符号为 1(单位 1 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 Cl2分子的 m(Cl2)= 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 12C 的质量的 1/12 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诸量比较: 如 35Cl 为 ,37Cl 为。 (原子量) 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 35Cl 为 35,37Cl 为 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 : 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注意: 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 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 同位素 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特点: ②、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 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 1.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⑴ 分区线附近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⑵ 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其相似性甚至超过了同主族元素,被称为 “对角线规则 ”。 实例: ① 锂与镁的相似性超过了它和钠的相似性,如: LiOH 为中强碱而不是强碱,Li2CO3难溶于水等等。 ② Be、 Al 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均表现出明显的 “两性 ”; Be 和 Al单质在常温下均能被浓 H2S04钝化; A1C13和 BeCl2 均为共价化合物等。 ③ 晶体硼与晶体硅一样,属于坚硬难熔的原子晶体。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⑴ 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原子半径越大,元素 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氧化性越弱;反之,原子半径越小,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 ⑵ 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