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练习(2)内容摘要:
施是 ____ A. 把 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 B. 减小酸的浓度 C. 把 A装置浸入 盛冰水的水槽中 D. 增大酸的浓度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条条件下 1mol 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 C 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 110~130mL刻度线。 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衡硫酸在仪器 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 H2将 B 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 H2的体积。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 ~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 3)取下 A 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 20ml 水,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 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 4)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 B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 ( 5)用注射器吸取 10mL 3mol/L 硫酸,用针头扎进 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破酸注入 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 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 7)用注射器从 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 B 瓶中导管内外液。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练习(2)
相关推荐
1、能力课时 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 ) 突破一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 , 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 1.“ 两大类型 ”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 (或某个力 )随时间的变化图线 , 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 、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 , 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 一个桥梁 ”
1、能力课时 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 ) 突破一 等时圆模型 (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 , 如图甲所示; (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 , 如图乙所示; (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 【 例 1】 如图
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生: CAVA/CBVB =1 CAVA = CBVB 师:对, CAVA = CBVB,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在中和反应完全时,通过滴定用去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就很容易计算出碱(或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 68 页,用两分钟看一下例题一得题目,先不要看课本答案 生:看例题 题目 师:那同学们首先告诉老师题目中的是几元酸与几元碱的反应 生
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 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 ℃,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 kJ/mol。
D . 铝 铁 蔗糖溶液 本节形成性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 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仅表现为热量变化 ,错误的是( ) A .化 学变化中总伴随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叫做反应热 C
1、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加速度。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v 据图象求加速度。 实验原理 1.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 x2、, 若 x , 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且 x (2)利用 “ 平均速度法 ” 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 v v 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