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 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 ℃,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q) + 24SO (aq)+ 2Ba (aq)+2OH (aq)=BaSO4(s)+2H2O(1)。 H= kJ/mol (aq)+12 H2 SO4(aq)= 12 K2SO4(aq)+H2O(I)。 H= (I)+ 252 O2 (g)=8CO2 (g)+ 9H2O。 H= 5518 kJ/mol (g)+25O2 (g)=16CO2 (g)+18H2O(1)。 H= 5518 kJ/mol 12.( 10 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 2020 广东) 32( ) ( )H COO CH l H O l 3( ) ( )H COO H l CH O H l 0H 某小组通过 实验 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 T1 下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如下图: ( 1)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 15~20min 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molmin1(不要求 . . . 写出计算过程 )。 (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 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32( ) ( )( ) ( )c H C O O H c C H O HK c H C O O C H c H O ,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 K 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 T2( T2大于 T1),在 答题卡 . . . 框图中画出温度 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3.已知 22H ( g) + I ( g) 2H I ( g)。 Δ H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2H 和 2I 各 ,乙中加入 HI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欲使甲中 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 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 2H ,乙增加 2I ( ) 4 ( ) ( )X g Y g Z g, 0H,在某温度时 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2020年全国 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的平衡转化率为 85% , 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 85% , v 正 和 v 逆 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 2CO(g)+O2(g)=2CO2(g) Δ 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21O(g)2 Δ 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83 kJ CO生成 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s)+2CO2(s)=2Na2CO3(s)+O2(g) Δ H> 452 kJ/mol (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1023 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 正确的是( 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2020重庆) A. C2H5OH( l) +3O2( g) ==2CO2( g) +3H2O( g);△ H= kJ/mol(燃烧热) 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H=+(中和热) C. S( s) +O2( g) ==SO2( g);△ H=(反 应热) D. 2NO2==O2+2NO;△ H=+(反应热) H2(g)、 C2H4(g)和 C2H5OH(1)的。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施是 ____ A. 把 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 B. 减小酸的浓度 C. 把 A装置浸入 盛冰水的水槽中 D. 增大酸的浓度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条条件下 1mol 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 C 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 110~130mL刻度线。 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衡硫酸在仪器 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 H2将 B 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
1、能力课时 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 ) 突破一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 , 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 1.“ 两大类型 ”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 (或某个力 )随时间的变化图线 , 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 、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 , 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 一个桥梁 ”
1、能力课时 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 ) 突破一 等时圆模型 (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 , 如图甲所示; (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 , 如图乙所示; (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 【 例 1】 如图
D . 铝 铁 蔗糖溶液 本节形成性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 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仅表现为热量变化 ,错误的是( ) A .化 学变化中总伴随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叫做反应热 C
1、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加速度。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v 据图象求加速度。 实验原理 1.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 x2、, 若 x , 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且 x (2)利用 “ 平均速度法 ” 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 v v 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1、能力课时 6 天体运动中的 “四大难点 ” 突破一 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 近地卫星 、 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参量比较 近地卫星 ( 1、 同步卫星 ( 2、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 ( 3、 向心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轨道半径 由G M 故 1 2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 2 31 2 3线速度 由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