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能力课时(8)电场中的“三大”问题的突破方法内容摘要:

1、能力课时 8 电场中的 “三大 ”问题的突破方法 突破一 电场中 “ 三类 ” 典型图象问题 近几年 , 高考中以电场中的图象切入命题的试题逐渐增多 , 如:E 或与粒子运动规律有关的图象 , 如: v 掌握各个图象的特点 , 理解其斜率 、 截距 、 “ 面积 ”对应的物理意义 , 就能顺利解决有关问题 , 此类问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难度中等。 类型一 电场中粒子运动的 v 根据 v 率变化 (即加速度大小的变化 ),确定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的大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的高低及电势能的变化。 【 例 1】 (多选 )(2014海南单科 , 9)如图 1甲 2、, 直线 a、 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 粒子从 v 设 a、 a、 b, 场强大小分别为 粒子在 a、 a、 不计重力 , 则有 ( ) 图 1 b 析 由图乙可知 , 粒子做加速度减小 、 速度增大的直线运动 , 故可知从 a到 粒子动能增大 , 电势能减小 , 电场力方向由 b, 电场线方向由 a, 故选项 B、 答案 变式训练 】 连线中垂线上有 A、B、 图 2甲所示,一个电荷量为 2 C,质量为 1 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 v 中 图中标出了该切线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2 场强 E 2 V/m 到 点到 电势逐渐升高 5 V 解析 小物块在 B 点加速度最大,故 B 点场 3、强最大,由 v t 图线知 B 点加速度为 2 m / E 1 V/m ,选项 A 错误;由 C 到 A 的过程中小物块动能一直增大,电势能始终在减小,故电势逐渐降低,选项 B 、 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 B 12m 12m 解得 U 5 V ,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类型二 电场中的 E (1)点电荷的 E 正点电荷及负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和图 4所示。 图 3 图 4 (2)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 E 两电荷连线上的 E 所示。 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 E 所示。 图 5 图 6 (3)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的 E 两电荷连线上的 E 所示。 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 E 所示。 图 7 4、 图 8 (1)反映了电场强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 (2)E 0表示场强沿 E 0表示场强沿 (3)图线与 面积 ” 表示电势差, “ 面积 ” 大小表示电势差大小,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电场方向判定。 【 例 2】 在 a、 如图 9所示的 E 以。 对于该电场中 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图 9 两点电势相等 , 均比 两点电势相等 , 均比 解析 题图中 则 又两点电荷的电荷量相等 , 则 c、 B、 C、 答案 A 【 变式训练 】 2.(多选 )(2014上海单科, 19)静电场在 随 0所示, 正电的点电荷沿 点电荷 ( ) 图 10 A.在 B.由 C.由 D.由 解析 由图 5、象可知 , 将正电荷沿 从 两点处的电势能不相等 , 选项 电场力做负功 , 电势能增大 , 选项 场强先增大后减小 , 因此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 答案 型三 电场中的 (1)点电荷的 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 ) 正点电荷的 1所示; 负点电荷的 2所示。 图 11 图 12 (2)两个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的 如图 13所示。 图 13 (3)两个等量同种电荷的 两正电荷连线上的 4所示。 两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 5所示。 图 14 图 15 (1)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 电场强度为零处 , 其切线的斜率为零。 (2)在 并可根据电势大小关系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 (3)在 用 而分析 后作出 6、判断。 【 例 3】 (多选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 在 6所示 ,、 列说法正确的有 ( ) 图 16 点受到的电场力在 移到 电场力先做正功 , 后做负功 解析 在 图线斜率表示场强大小。 结合题中图象特点可知 0, 故 据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 电荷在正 在负 故可判断负电荷从 的过程中 , 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答案 变式训练 】 7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与 随 在 子在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7 解析 顺着 故电场线跟 则由静止释放的电子所受电场力沿 且沿 选项 场力做正功 , 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 选项 故电场强度和电子 7、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 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选项 答案 C 突破二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常见的产生交变电场的电压波形有方形波 、 锯齿波 、 正弦波等。 此类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 (1)粒子做单向直线运动 (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 (2)粒子做往返运动 (一般分段研究 )。 (3)粒子做偏转运动 (一般根据交变电场特点分段研究 )。 (1)注重全面分析 (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 ), 抓住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 , 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 位移 、 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 (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是力和运动的 8、关系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二是功能关系。 (3)注意对称性和周期性变化关系的应用。 【 例 4】 将如图 18所示的交变电压加在平行板电容器 A、 开始 板电势高 , 这时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正处在两板的中间 , 它在电场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 设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8 板运动 板运动 板运动 , 然后返回向 之后在 A、 板运动 , 然后返回向 之后在 A、 解析 根据交变电压的变化规律,作出电子的加速度 a 、速度 v 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乙。 从图中可知,电子在第一个二个这半周期内,因初始 板电势高,所以电子向 B 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第三个 9、四个在这半周期内运动方向与前半周期相反,向 A 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以电子在交变电场中将以 t 上分析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 拓展延伸 】 在【例 4】 中将加在电容器 A、 他条件不变,则例 4中四个选项 A、 B、 C、 ) 图 19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电子的 a v 乙所示。 电子速度始终是一个方向 , 开始 则电子是一直向 所以选项 答案 B 反思总结 利用速度图象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时 , 必须注意 “ 五点 ” (1)带电粒子进入电场的时刻; (2)速度图象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 且在横轴上方所围成的面积为正 , 在横轴下方所围成的面积为负; (4)注意对称性和周期性变化关系的应用; (5)图线与横轴有交点,表示此时速度改变方向,对运动很复杂、不容易画出速度图象的问题,还应逐段分析求解。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