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内容摘要:
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 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 1.听听收音机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 这一现象验证了 的存在。 填一填 当导线与电池断续接触时,在接通和断开的瞬间,电路中的电流就迅速发生变化,于是便产生了 并向四周传播,被收音机接收后,便发出了上述响声,手机通信和广播电视都是依靠 传递信息的。 活动 2: 阅读课本 130 页图 1813 1.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电磁波吗。 2.这些电磁波在生活中各有什么应用。 1813 中找到可见光,光 电磁波。 (填是或不是)。 二、电磁波的特征 活动 3: 阅读课本 131 页的内容,结合图 1816,回答下例问题。 1.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是多少。 2.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单位是什么 ? 3.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4.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是什么关系。 填一填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 要 ____________,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值大约是 ____________。 (2)电磁波的频率用符号 ______表示,单位是 ______,常用的还有 ______和 ______。 电磁波的波长用符号 ______表示.波速、频率、波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 ( 3)一电磁波在 1秒内传播的波形如上图所示,若 OA的距离是 90 厘米,图中有 个 波长,波长 λ = ,波速说 明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波产生的原因,教师不必讲的过深。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及应用。 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视频,效果更好。 要求学生会利用 c= λυ做最简单的计算 c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相关推荐
1、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 控制变量法。 在平衡摩擦力时 , 不要悬挂小盘 , 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 , 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 , 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只有满足 Mm, 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 , 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 并应先接通电源 , 后放开小车
1、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分析 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 , 还有读数误差 、 作图误差等。 (1)结点 O 定位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 (2)拉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 应尽量使橡皮条 、 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两个分力 不要太大或太小。 (3)作图 在同一次实验中 , 选定的比例要相同。
1、能力课时 8 电场中的 “三大 ”问题的突破方法 突破一 电场中 “ 三类 ” 典型图象问题 近几年 , 高考中以电场中的图象切入命题的试题逐渐增多 , 如:E 或与粒子运动规律有关的图象 , 如: v 掌握各个图象的特点 , 理解其斜率 、 截距 、 “ 面积 ”对应的物理意义 , 就能顺利解决有关问题 , 此类问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难度中等。 类型一 电场中粒子运动的 v 根据
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误差分析 粗细不一 , 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 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将木板一端垫高 , 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 , 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 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测小车速度时 , 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 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橡皮筋规格相同时
1、能力课时 2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突破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把指定物体 (研究对象 )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 _,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示意图 整体 隔离 重力 方向 【 例 1】 (2015山东理综 , 16)如图 1, 滑块 滑块 (A、 , 此时 已知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的质量之比为 ( ) 图 1 A.
1、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注意事项 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 , 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要使用轻质弹簧 , 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不要画折线。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误差分析 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热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 1】 如图 1甲所示,用铁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