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能力课时(2)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内容摘要:
1、能力课时 2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突破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把指定物体 (研究对象 )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 _,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示意图 整体 隔离 重力 方向 【 例 1】 (2015山东理综 , 16)如图 1, 滑块 滑块 (A、 , 此时 已知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的质量之比为 ( ) 图 1 A. 11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解析 设水平作用力为 F ,对物体 A 、 B 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有F 2 ( m A m B ) g ;隔离物体 B :在竖直方向上有 1 F m 2、 B g ;联立解得:m 1 1 2 1 2,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易错提醒 受力分析的四个易错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2)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 , 都必须明确其来源 ,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 , 不能无中生有。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 (4)区分性质力与效果力: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按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命名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 变式训练 】 1.(2016广东茂名一模 )如图 2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 A,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3、。 已知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2 mB)g 物体的压力大于 物体没有摩擦力 解析 对 B 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合力等于 0 ,运用合成法,得墙壁对 B 的弹力 F m B g , A 对 B 的弹力 F m B m B g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 B 物体对 A 物体的压力大于 m B g ,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地面的支持力 F N A ( m A m B ) g ,摩擦力 F f F m B g 0 , A 、 D 错误, B 正确。 答案 例 2】 如图 3所示 , 甲 、 乙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 m, 两球间用细线连接 , 甲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 现分别 4、用大小相等的力 向右拉两球 , 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 则平衡时两球的可能位置是下面的 ( ) 图 3 解析 用整体法分析 , 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 , 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 2水平向左的力 F(甲受到的 )、 水平向右的力 F(乙受到的 )和细线 1的拉力 , 两水平力相互平衡 ,故细线 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 2 即细线 1一定竖直;再用隔离法 , 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 , 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 平向右的拉力 F, 细线 2的拉力 要使得乙球受力平衡 , 细线 2必须向右倾斜。 答案 A 【 拓展延伸 】 在 【 例 2】 的图 3中 , 如果作用在乙球上的力大小为 F, 作用在甲 5、球上的力大小为 2F, 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 ( ) 解析 将甲、乙两个小球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上面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则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2 单独研究乙球,设下面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此 ,因此甲球在竖直线的右侧,而乙球在竖直线的左侧,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 变式训练 】 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A、 B、 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 0 ,弹簧 弹簧 A、 ) 图 4 A. 3 4 B . 4 3 C . 1 2 D . 2 1 解析 把两个小球看成整体 , 分析受力 , 由平衡条件可得:0 又 联立解得弹簧 A、 1 0 2 1 6、, 选项 答案 D 突破二 处理平衡问题常用的 “ 三种 ” 方法 物体处于 _或 _的状态 , 即 a 0。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F 合 0 或 F y _F x 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 _,方向 _。 相等 相反 0 0 方法 内容 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解法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 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而平衡,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例 3 7、】 如图 5 所示,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 一端与另一轻质细绳相连于 c 点,c 点悬挂质量为 衡时 好水平,此时质量为 同一水平线上且到 b 点的距离为 l ,到 a 点的距离为54l ,则两重物的质量的比值 ) A. 52 B . 2 C. 54 D. 35 ( 1)画出重物 m 1的受力图:( 2)画出重物 m 2的受力图:( 3)画出结点 力关系: _ 受力关系: _ 1 4)如何处理结点 合成法 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解析 解法一 合成法: 因 c 点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均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力 F 8、 与 m 1 g 合成,则 m 2 g,而 s 3 45,所以m 1m 254,选项 C 正确。 解法二 分解法: 因 c 点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可在 F 、 向上分解 如图乙所示,则同样有 以4,选项C 正确。 解法三 正交分解法: 将倾斜绳拉力 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如图丙所示,则 同样可得4,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反思总结 (1)单个物体; (2)能看成一个物体的系统; (3)一个结点。 四步骤 ” 【 变式训练 】 3.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如图 6所示,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在 簧 1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弹簧 2水平且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弹簧 3的 9、另一端悬挂质量为 时弹簧 1、 2、 3的形变量分别为 ( ) 图 6 A . x 1 x 2 x 3 3 1 2 B . x 1 x 2 x 3 2 1 3 C . x 1 x 2 x 3 1 2 3 D . x 1 x 2 x 3 3 2 1 解析 对弹簧的结点受力分析可知: 0 , 30 ,联立解得 x 1 x 2 x 3 2 1 3。 答案 B 4.平衡条件的应用 如图 7所示 , 质量为 作用下沿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 的足够长的斜面匀速下滑 , 现将力 方向改为竖直向下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7 最后静止在斜面上 解析 力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 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10、 , 沿斜面方向有 (F), 解得 ;力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 设物体以加速度 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 沿斜面方向有 (F), 解得 a 0, 所以物体仍匀速下滑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 B 突破三 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 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 , 是动态力 , 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 , 所以叫动态平衡。 化 “ 动 ” 为 “ 静 ” , “ 静 ” 中求 “ 动 ”。 3.“ 两种 ” 典型方法 【 例 4】 (多选 )如图 8所示 ,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 A, , 已知 的半径的 3倍 , 球 ,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设墙壁对 的压力为 则若把 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 , 则 ) 图 8 解析 方法一 解析法: 以球 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合成法,可得出 G , ,当 A 向右移动少许后, 减小,则 选项 A 、 D 正确。 方法二 图解法: 先根据平衡条件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矢量三角形,在 角减小的过程中,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选项 A 、 D 正确。 甲 乙 答案 拓展延伸 】 在 【 例 4】 中若把 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 , 则地面对 ) 解析 方法一。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能力课时(2)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相关推荐
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误差分析 粗细不一 , 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 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将木板一端垫高 , 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 , 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 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测小车速度时 , 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 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橡皮筋规格相同时
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 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 1.听听收音机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 这一现象验证了 的存在。 填一填 当导线与电池断续接触时,在接通和断开的瞬间,电路中的电流就迅速发生变化,于是便产生了 并向四周传播,被收音机接收后,便发出了上述响声,手机通信和广播电视都是依靠 传递信息的。 活动 2: 阅读课本
1、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 控制变量法。 在平衡摩擦力时 , 不要悬挂小盘 , 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 , 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 , 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只有满足 Mm, 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 , 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 并应先接通电源 , 后放开小车
1、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注意事项 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 , 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要使用轻质弹簧 , 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不要画折线。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误差分析 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热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 1】 如图 1甲所示,用铁架台
1、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误差分析 1 . 减小测量误差: 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 0 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 . 误差来源: 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 2m Ep进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注意事项 1 . 打点计时器要竖直: 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
1、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要求 说明 高考命题实况 命题热点 2014卷 2014卷 2015卷 2015卷 欧姆定律 不要求解反电动势的问题 (1)应用串、并联电路规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动态分析; (2)非纯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将结合实际问题考查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电功、电热的计算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相联系的电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