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下111频数与频率内容摘要:
148 163 168 155 145 172 (表一) [师]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表二)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 [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 M、 S、 L、 XL、 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 [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 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 M号适合身高在 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 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 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 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 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 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于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我们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 144 cm以下 145~149 cm 150~154 cm 3 6 9 155~159 cm 160~164 cm 165~169 cm 16 9 5 170 cm以上 2 [师]小亮是怎么做的。 [生]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 [师]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下)(投影片) 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注: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 100 以内时。沪科版七下111频数与频率
相关推荐
1、实验九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注意事项 为了使电路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 , 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 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1号干电池。 读数要快: 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 , 电动势 内阻 因此 , 实验中不要将 读电表要快 , 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 r: 要测出不少于 6组 I、 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 用方程组求解时 , 要将测出的 I、 第 1和第 4为一组 、 第 2和第 5为一组
1、实验八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注意事项 本实验中被测小电珠灯丝的电阻值较小 , 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本实验要作出 I 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流 、 电压值 , 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 , 开关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的 加在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 误差分析 内阻并非无穷大 , 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 , 电流表外接 ,
1、课标版 物理 第 1讲 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质点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 的物体。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 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 实际上并不存在。 (2)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 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 可以忽略。 自测 1 (辨析题 ) (1)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 ( ) (2)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 答案 (1) (2) 不动 有质量
1、课标版 物理 第 3讲 运动图像 一、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匀速直线运动的 (2)若 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教材研读 大小 方向 C.在 t=在 t=答案 B 据题意 ,由位移 a、 不同 ,位移 由于 对应图线斜率较大 ,则 由图 像可知 a、 但 则 自测 1 (2015黑龙江东部地区联考 )如图所示是 a和
1、课标版 物理 第 4讲 追及与相遇问题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 ,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 ,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 ,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 ,则追上时 ,两者处于同一位置 ,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 ,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 ,两者相距。
1、课标版 物理 第 5讲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原理 一、打点计时器 计时仪器 ,每隔 (1)电磁打点计时器 :46 (2)电火花计时器 :220 (1)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 ,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材研读 二、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v 3、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