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轮 1.3《运动图像》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课标版 物理 第 3讲 运动图像 一、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匀速直线运动的 (2)若 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教材研读 大小 方向 C.在 t=在 t=答案 B 据题意 ,由位移 a、 不同 ,位移 由于 对应图线斜率较大 ,则 由图 像可知 a、 但 则 自测 1 (2015黑龙江东部地区联考 )如图所示是 a和 上运动的位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二、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的大小。 注意 匀速直线运动的 表示其加速度等于零。 (3) 2、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加速度 加速度的方向 位移的大小 正方向负方向 (1)匀速直线运动的 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的直线。 注意 (1)无论是 (2) 平行 倾斜 比较内容 图像 其中为抛物线 其中为抛物线 物理意义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 函数表达式 x=v= x=x0 v= x=vt v= x=v=、 物体的运 动性质 表示从正位移处开始一直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并经过零位移处 表示先做正向匀减速运动 ,再做反向匀加速运动 表示物体静止不 3、动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开始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的意义 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 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 方向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无实际意义 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自测 2 (辨析题 ) (1) ( ) (2)说明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 (3)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 (4) ( ) 答案 (1) (2) (3) (4) 自测 3 (2015河北衡水第三次联考 ,8)( 4、多选 )如图所示 ,表示做直线运动的 某一物体在 06 由于画图人粗心未标明是 但已知第 1 s 内的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是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根据题图 ,该图线在第 1 s 内的斜率不为零 ,而第 3 这说明物体在第 1 第 3 与题意不符 ,所以该图一定不是 一定是 选项 误 ,根据题图 ,该物体的速度先增大 (0 2 s)后不变 (24 s)然后再逐渐减小 (46 s),选项 面积表示位移 ,根据题图 ,可知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 ,选项 自测 4 如图所示的 给出四条曲线 1、 2、 3、 4代表四 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5、 )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v1至 和 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在 、 4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 B 图线 1表示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 度 ,则可知 v1正确。 因 则可知 0的位移大于 4的位移 ,可得 ,物体开始 折返 ,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 ,但没有折返 ,故 3运动图像的理解 理解图像中的“点”“线”“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 考点突破 点 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 ,特别要注意“起点”“终点”“拐点”“交点” ,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状态 线 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如 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 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的比值 ,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 6、,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 如 面积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 如 截距 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 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 注意 在物理图像中 ,只要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乘积恰好是一个具有累积含义的物理量 ,那么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就代表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如 x= 典例 1 (2015广东理综 ,13,4分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 运动 ,前 1小时内的位移 列表述正确的是 ( )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答案 B 在位移 图线的 7、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由图知在 甲、乙两人的 且甲的图线斜率大 ,则知两人都 做匀速运动 ,且甲的速度大 ,应时刻物体的位移 ,两纵坐标的差值表示对应时间段内位移的大小 ,故 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 ,物体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 位移的大小 ,有反向运动时路程等于每个阶段中位移大小之和 ,故知 时内两人位移相等 ,但甲骑行的路程大于乙骑行的路程 , (1)摩托车在 020 a; (2)摩托车在 075。 答案 (1)1.5 m/ (2)20 m/s 解析 (1)加速度 a= 由 a=1.5 m/ (2)设 20 20 v 0v典例 2 (2015福建理综 ,20,15分 )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 8、平直的公路上行 驶 ,其运动过程的 : 2045 s2= 4575 075 s=s1+s2+ 075 = 代入数据得 =20 m/s m 02v 3st t tv(1)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为正 ,向下倾斜表示物体的 加速度为负。 (2)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大 小 ,在 积”表示位移为正 ,在 积”表示位移为 负。 1 (多选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在 0时间图像 ,其中 t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速度方向改变了三次 1B.0加速度方向改变了两次 C.0物体的位移为 t2 1 答案 0速度方向在 0在 t1内改变了一次 ,即共改变了两次 ,加速度方向 9、仅在 变 ,0物体的位移为 (v1+v2) (v1) 项正确 ; 物体在 t1 v1(而在 t2于 (由于 3此物体在 t1t2于 3 1, 131111 考点二 运动图像的应用 运用运动图像解题不仅思路清晰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 到简化 ,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独特效果。 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 析法可能无能为力或异常繁琐 ,但是利用图像法可能会使你豁然开朗。 这 里谈的图像法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 ,根据题意画图 ;其二 ,对题目已给图像进 行必要的转换。 典例 3 如图所示 ,两物体从高度相同、路径不同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 下滑 ,物体通过两条路径的长度相等 ,通过 且到达最 低点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2017年高考一轮 1.3《运动图像》ppt课件
相关推荐
148 163 168 155 145 172 (表一) [师]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表二)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 [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 M、 S、 L、 XL、 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 [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
1、实验九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注意事项 为了使电路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 , 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 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1号干电池。 读数要快: 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 , 电动势 内阻 因此 , 实验中不要将 读电表要快 , 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 r: 要测出不少于 6组 I、 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 用方程组求解时 , 要将测出的 I、 第 1和第 4为一组 、 第 2和第 5为一组
1、实验八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注意事项 本实验中被测小电珠灯丝的电阻值较小 , 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本实验要作出 I 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流 、 电压值 , 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 , 开关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的 加在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 误差分析 内阻并非无穷大 , 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 , 电流表外接 ,
1、课标版 物理 第 4讲 追及与相遇问题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 ,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 ,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 ,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 ,则追上时 ,两者处于同一位置 ,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 ,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 ,两者相距。
1、课标版 物理 第 5讲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原理 一、打点计时器 计时仪器 ,每隔 (1)电磁打点计时器 :46 (2)电火花计时器 :220 (1)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 ,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材研读 二、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v 3、 若
多媒体演示P 112 中的操作,学生探究对应点连线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以及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的关系 结论: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 3[来 2. 连接对 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3.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用几何画板验证) 三、巩固练习 继续探究 2 1 l l ’ A B C A’ B’ C’ A BCDA39。 B39。 C39。 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