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轮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课标版 物理 第 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做 不变的运动。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与 方 向 相 同。 匀 减 速 直 线 运 动 与 方 向 相 反。 教材研读 加速度 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 位移公式 : 速度位移关系式 : 重要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 : = = (2)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即 x= = v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v0+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在第 1第 2第 3 ,第 2、 为 (2)在前 1前 2前 3 ,前 (3)第 1个 第 2个 第 3个 ,第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x x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 3 n 1 22 32 3 5 (2 注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公式较多 ,应用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取 ,同时要注意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式中各物理量的正、负号的确定。 自测 1 (辨析题 )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而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 3、 ) 答案 (1) (2) (3) (4) 自测 2 (多选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质点进 行闪光照相 ,闪光的时间间隔为 1秒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 ,发现质点在第 1 次、第 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2 m;在第 3次、第 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内移动了 8 m,由此可求 ( )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次闪光到第 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依次为 由 a= ,解得 a=3 m/ 得 m;设第 1次 闪光时质点的速度为 由 x1= 得 .5 m/s。 因无法知道第 1 次闪光到研究的起点有多长时间 ,故无法求出初速度。 由上分析可见 ,应选 A、 B、 C。 31 4、2答案 第 1次与第 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为 面 自由落 体运动 条件 只受重力 ,从静止开始下落 特点 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 规律 速度公式 :v= 位移公式 :h= 速度位移关系式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 抛运动 特点 (1)加速度为 g (2)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 速度公式 :v= 位移公式 :h=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上升的最大高度 :H=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t= 2测 3 (辨析题 ) (1)物体从高处下落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 (2)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 (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至最 5、高点的时间为。 ( ) 答案 (1) (2) (3) 0答案 C 小球甲被释放后 ,设经过时间 t(t1 s),两小球间距离为 h,则 g ( =h,整理得 h= g(2故 因 v=g,则知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所以 A、 B、 1112自测 4 (2015陕西一检 )从某一高度相隔 1 乙 ,不计空气阻力 ,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 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两球距离越来越小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号的规定 (1)匀变 6、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 ,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 , 一般情况下 ,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 值 ,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公式中各矢量有时以绝对值的形式出现 ,此时要在此“绝对值”前加上 正、负号表示此物理量 ;有时以物理量的符号形式出现 ,此时物理量符号中 通常包含了正、负号。 考点突破 x=(1)公式的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2)进一步的推论 :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 m、 n、 现举例说明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连续四段时间 x 2、 t1=t2=t3=,则 典例 1 (2015江苏单科 ,5,6分 )如图所示 ,某“闯关游戏 7、”的笔直通道上每 隔 8 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 ,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 s 和 2 s。 关卡刚放行时 ,一同学立即在关卡 1处以加速度 2 m/2 m/s,然后匀速向前 ,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 a =1 m。 之后的 4 通过的位移为 x2=4 m=8 m,可见关卡关闭 时该同学到达关卡 2右侧 1 后 2 m,关卡再次打开 时 ,该同学在 5 0 m,到达关卡 4左侧 1 此时关卡恰好关闭 ,而 该同学运动到关卡 4只需 0.5 s,关卡 4仍处于关闭状态 ,故选 C。 1221 C 由 v=该同学加速到 2 m/ s,通过的位移 (1)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 v、 a、 x、 8、其中只有 其余 都是矢量。 通过取初速度 其余的各量依据其与 相同或相反分别用正、负号表示。 (2)在任何一个运动过程中 ,已知五个物理量中的三个物理量 ,另外两个物理 量就可以求出。 (3)对于刹车类问题 ,即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 ,加速度 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 (到停止 )的运 动 ,可把该阶段看成是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对于双向可逆类问题 ,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木块 ,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 速度匀加速下滑 ,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 式 ,但必须注意 x、 号。 1直公路上的 汽车向测速仪做直线运动 ,当 9、两 者相距 355 测速仪发出超声波 ,同时由于紧急情况汽车在 车 ,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 ,汽车恰好停止 ,此时两者相 距 335 m。 已知超声波的波速为 340 m/s,根据以上数据 ,可以求出 ( ) 0 m/点的速度大小为 20 m/s m/点的速度大小为 10 m/s 答案 B 根据题意 ,汽车停止的位置 之间的距离为 355 m=2 0 m,如图所示 ,图中 对汽车的刹车过程逆向 看 ,则有 3,故 m,5 m,则超声波从 所用时间 s=1 s,汽车到达 =10 m/s,则由 = 0 m/s,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a= =10 m/只有 355 153402 方法 分析 10、说明 考点二 匀变速运动问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列方程 :针对具体题目 ,分析含有几个 物理过程 (一般一个特定加速度对应 一个过程 ),然后对每个过程逐个列关 系表达式 ,最后解方程组 (高考题常用 一般公式列方程解题 ) 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 v=v0+移公式 x= ax= 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 =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而 = (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 ,即 = = (v0+v),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推论法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 ,应优先考虑用 x=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120直观、形象。 需要有将图像语言翻译成函数表达式的能力 图像法 应用 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来解决 典例 2 有一质点在连续 12 在第一个 4 4 m,在最后 4 6 m,求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 1 m/析 解法。2017年高考一轮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