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一轮 2.3《力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课标版 物理 第 3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定义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这一个力 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逻辑关系 :合力和分力是一种 关系。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 ,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 求几个力的 的过程。 (1)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 的合力 ,可以用表示 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 表示合力的 和。 教材研读 等效替代 合力 共点力 平行四边形 大小 方向 (2)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 ,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如图 )。 注意 (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 2、2)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首尾顺次相接 自测 1 (辨析题 ) (1)合力及其分力不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 (2)几个力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 ) (3)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 ,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 ) (4)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任何一个分力大。 ( ) 答案 (1) (2) (3) (4) 自测 2 (多选 )一个秋千爱好者设计一个秋千 ,如图所示 ,图中是设计者设计 的从内到外的四种安装方案 ,一个重为 考 虑其安全可靠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四种设计的安全性相同 设计 1最为安全 中两绳夹角为 120,则每 3、绳受的拉力大小为 G 答案 在秋千上的人的重力是一定的 ,当两绳的夹角越小时 ,根据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绳所受到的拉力就越小 ,当两绳平行时两绳所受 的拉力最小 ,此时最为安全 ,选项 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四种方 案中每种方案两绳拉力的合力都为 G,选项 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可知若方案 4中两绳夹角为 120,则每绳受的拉力大小为 G,选项 二、力的分解 求一个力的 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1)按力产生的 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 分力 作用效果 自测 3 (多选 )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 ,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2;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 2,A、 4、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 2,故 D 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 分力 类型 作图 合力的计算 互相垂直 F= , = 两力等大 , 夹角为 F=2F1 , 1的夹角为 两力等大且 夹角为 120 F=2122点一 力的合成 考点突破 合力可能大于每一个分力 ,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 ,还可能大于一个分力而 小于另一个分力。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 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 ,其 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力反向时 ,合力最小 ,为 |当两力同向 时 ,合力最大 ,为 2。 (2)三个共面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 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 ,其合力最大 ,为 5、2+ 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 ,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 ,则其合力最小为零 , 若不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 ,则合力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 外两个力的和。 典例 1 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 ,但不能到 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 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 ,工作 原理如图所示 ,将相距为 、 B(图中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 截面 )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 ,在 A、 向上推动金属 绳 ,使绳在垂直于 A、 d(dL),这时仪器 测得金属绳对支柱。 (1)试用 L、 d、 T; (2)如果偏移量 d=10 用力 F=400 N,L=250 算金属绳中张力的 大小。 6、 答案 (1) (2)03 N 解析 (1)设 C点受两边金属绳的张力为 与 的夹角为 ,如 图所示。 依对称性有 : 4 T 由力的合成有 :F=2FT 根据几何关系有 = 联立上述二式解得 因 dL,故。 2242d 4)将 d=10 =400 N,L=250 T= 解得 03 N,即金属绳中的张力为 03 N。 4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力的合成问题 ,要及时利用对称性适当作辅助 线 ,构建出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 ,然后通过三角形相似进行定量 计算。 1 (2015深圳罗湖外国语学校模拟 ,15)用原长为 8 的定滑轮把一根木棒悬挂起来 ,稳定后木棒处于水平状态 ,橡皮筋长度变为 1 7、0 皮筋与水平木棒的夹角为 30,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2 N/cm,g=10 m /木棒的质量是 ( ) A.4 C.2 案 B 木棒受重力和橡皮筋对木棒两端的拉力作用静止 ,三个力互成 120角且合力为零 ,又橡皮筋对木棒的两个拉力相等 ,故三个力大小相等 ,所 以有 :mg=算可得 m=0.4 项 考点二 力的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的常见情景 考点突破 重力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F1=mg 和使物 体压紧斜面的分力 F2=mg 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挡板的分力 F1=mg 和使球压紧 斜面的分力 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 F1=mg 和使球 拉紧悬线 8、的分力 重力分解为使球拉紧 2和使球拉紧 力 小 2= 质量为 其拉绳的力产生两个 效果 :一是拉伸 当于分力 二是压缩 当 于分力 1=mg ,F2=mg/ 质量为 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 使物体沿斜面下滑 ,相当于分力 二是使物体压紧 斜面 ,相当于分力 F2=mg ,F1=mg 量为 其 重力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使球压紧挡板 ,相当于分力 用 ;二是使球压紧斜面 ,相当于分力 F1=mg ,F2=mg/ (1)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高考的 热点。 (2)分解原则 :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 (3)方法 :物体受到多个力 作用 ,求合力 可把 9、各力沿相互垂 直的 x= y= 合力大小 :F= 合力方向 :与 ,则 =。 22 如图所示 ,A、 已知 A、 0 kg,0 、 =轻 绳一端系住物体 A,另一端系于墙上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今欲用外 力将物体 求所加水平力 并画出 A、 图。 (取 g=10 m/s2,7=0.6,7=答案 160 N 受力分析图见解析 解析 A、 所示。 对 FT 7=T 7+立两式可得 : =60 N 0 N 对 F=(又 得 F=160 N。 343例 3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 50 N,分力 的方向成 30 角 ,分力 0 N。 则 ( ) 答案 C 由 的矢量三角形图可以看出 : 当 10、20=25 0 N 5 N,所以 即 即 方向和 方向 ,故选项 A、 B、 选项 条件 分解示意图 解的情况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唯一解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 向 唯一解 力的分解的可能性分析如下 :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F=2 唯一解 F2 无解 FF 0,故 由 F= = F,即 0 0+F= F,选项 A、 33 222 ( 0 )6 33233 答案 图所示 ,由力的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 考点三 力的分解的应用 对于力的分解的实际应用问题要注意合力与分力的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 定则准确画出对应的力的图示 ,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 ,然后合理选用数学工 具定量求解。 典例 4 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2017年高考一轮 2.3《力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
相关推荐
1、课标版 物理 第 4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一、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体 (或研究对象 )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 分析出来 ,并画出物体 图的过程。 先分析场力 (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再分析接触力 (弹力、摩擦力 ),最后 分析其他力。 (1)明确 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 (2)隔离物体分析 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 出来 ,进而分析 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1、课标版 物理 第 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做 不变的运动。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与 方 向 相 同。 匀 减 速 直 线 运 动 与 方 向 相 反。 教材研读 加速度 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 位移公式 : 速度位移关系式 : 重要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1、课标版 物理 第 6讲 实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 ,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 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教材研读 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 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 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 量关系了。 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铅笔。 实验步骤 让其自然下垂
1、课标版 物理 第 4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 ) 考点一 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问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层面上展开 : 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中关键是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大小、方向 ) 发生在 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中关键是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与 方向的变化 物体和传送带对地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的比较。 二是功能分析。 注意功能关系 ;。 式中 ; 力势 能的变化 ;Q=F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
1、课标版 物理 第 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 ) 考点一 连接体问题 (1)若求解整体的加速度 ,可用整体法。 整个系统看做一个研究对象 ,分析整 体受外力情况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2)若求解系统内力 ,可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再用隔离法将内力转 化成外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典例 1 (2015课标 ,20,6 分 )(多选 )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
1、课标版 物理 第 7讲 实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 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 ,所以力 F就是这两个力 2的合力。 作出力 F的图 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2的合力 比较 的大小 和方向是否相同 ,若相同 ,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教材研读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 (两个 )、橡皮条、细绳 (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