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3.2 中位数和众数例题选讲课件 (新版)浙教版内容摘要:
1、第 3章 数据分析初步 中位数和众数 众数 例 1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 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 70 90 100 90 80 100 90 50 80 70 80 70 90 80 90 80 70 90 60 80 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 分析: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 通过观察,在以上的 20个数据中, 80出现 6次,90出现 6次,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少于 6次,即可判断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 注意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众数不唯一 . 变式:若一组数据 2, 0, 2,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答案: . 答案: 80和 90. 32 中 2、位数 例 2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3, 14,19, x, 23, 27, 28, 31.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2,则 ) A. 21 B. 22 C. 20 D. 23 分析:根据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可得,这组数据的 中位数是 =22,解方程可求出 解: A 注意点:中位数与简单方程的综合,应正确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 223x 变式:为响应“书香成都”建设号召,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人文阅读风尚,成都市某中学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在本次调查中,阅读时间的中位数是 小时 . 答案:由统计图可知共有: 8+19+10+3=40(人),中位数应为第 20 3、与第 21个的平均数,而第 20个数和第 21个数都是 1(小时),则中位数是 1小时 . 故答案为 1. 合理选择统计量 例 3 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 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为 100分)如下表: ( 1)请你填写下表: ( 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 成绩进行分析: 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 些); 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 好些); ( 3)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 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 并说明理由 4、.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求得相应数据,然后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回答问题,注意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进行分析 . 解:( 1)见下表: ( 2) 平均数都相同,八年级的众数最高, 八年级的成绩好一些 . 平均数都相同, 七年级的中位数最高, 七年级的成绩好一些; 注意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合理选择统计量,应用平均数时,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但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对平均数影响大,存在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就不能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有些时候不唯一,所以这三个统计量都有它的局限性,往往综合起来分析比较合理 . ( 3 5、)取前三名计算平均分分别是 93, 91, 94, 可得九年级最高,所以九年级的实力强些 . 变式:某品牌汽车的销售公司营销人员 14人,销售部为制定营销人员的月销售汽车定额,统计了这 14人在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 1)这 14位销售员该月销售某品牌汽车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辆。 ( 2)销售部经理把每位销售员每月销售汽车定额为 9辆,你认为是否合理。 为什么。 如果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 答案: ( 1)平均数: =9; 众数: 8;中位数 8. ( 2)不合理,因为达到指标的人数太少,应选 8比较合理,因为中位数和众数都是 8,能代表一般水平 . 2 6、35211243558213117120例 某校初中学生中 12岁, 13岁, 14岁, 15岁, 16岁的学生人数分别为 28、 161、 209、 192、 12. 求该校初中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 . 错答:因为 14岁的学生人数是 209最大,因此众数是 209人把不同人数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 12,28, 161, 192, 209. 正处在最中间的数是 161,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正答: 14岁的学生人数是 209人最多,因此年龄众数是 14岁 . 28+161+209+192+12=602(人)中14岁的学生 209人,正处在中间,因而年龄的中位数是 14岁 . 错因:本题所要考察的是中学生的年龄状况 . 上述 解法审题不够认真,并对众数,中位数含义不清而 致错 .。八年级数学下册 3.2 中位数和众数例题选讲课件 (新版)浙教版
相关推荐
1、第 3章 数据分析初步 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例 1 公交公司为了了解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车出行的人数,随机抽查了 10个班次的乘车人数,结果如下: 22, 23, 26, 25, 29, 28, 30, 25, 21, 25. ( 1)计算这 10个班次的乘车人数的平均数; ( 2)如果在高峰时段从总站共发车 50个班次,请你 估计在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车出行的乘客共多少人 . 分析:(
识窗” —— 公共物品。 学生讨论 P23“大家谈”。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是国家税收的原则。 学生讨论 P24“读与思”。 国家制定的税收法令和制度,任何单 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国家坚决打击非法征税和乱征税现象。 学生 讨论 P24“大家谈”。 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纳税过程中 ,纳税人拥有一定的权利,包括申请 减免税收、延期申报和延期纳税权、
贸易: 展示当时中英正当贸易结构:英 —— 呢绒、棉花、棉布 中 —— 茶叶、生丝、瓷器 (让A学生讲述中国名茶名称,让B学生讲述中国丝绸之路,让C学生讲述中国名瓷及产地,英语C hina意为中国,英语 china意为瓷器。 ) 生(对比分析后):得出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盈利(出超)局面的结论。 师:想想,当时英国是何 等一国,中国出超符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英国走私 鸦片的原因。 生:不符合
通过决定:自 1958年起,把农业机械自由地卖给集体农庄,农庄可分 2~ 3年还清贷款。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研究和管理,赫鲁晓夫还决定把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从城市搬到农村等。 ( 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 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教师深入讲解
根本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合作,于同年开始全面创立科学理论的工作。 请同学讲讲 两位导师在创立科学理论过程中结成战斗友谊的 1~ 2个例子。 革命导师在创立科学理论中结成的革命友谊永远被世人传颂。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 2) 在创立科学理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 1847年
1、第 4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 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例 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C ,B=D. 求证:四边形 分析:四边形 60 ,而A=C , B=D ,所以 A+B 等于 360 的一半,即 A 与 B 互补,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C ,同理可得 D. 注意点: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