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改革与调整内容摘要:

通过决定:自 1958年起,把农业机械自由地卖给集体农庄,农庄可分 2~ 3年还清贷款。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研究和管理,赫鲁晓夫还决定把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从城市搬到农村等。 ( 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 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教师深入讲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决心是大的,有些措施也是很有效的,但为什么会失败呢。 教材上讲他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如他在改革中不断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助长了浮夸风。 1958年,苏联粮食大丰收,赫鲁晓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出苏联在 “3~ 4年内在人均肉类、牛奶和黄油 产量方面赶上美国。 ”其实,当时美国人均每年消费肉类 96公斤,苏联只有 36公斤,差得 很远。 一些地方领导为了讨好赫鲁晓夫,采取虚报、浮夸等办法,助长了浮夸风。 梁赞州 1958年卖给国家肉类 4. 8万吨,却许诺 1959年卖给国家 15万吨。 为了完成该计划,一是杀种畜,二是花钱从外地买,然后再以 l/ 3或 l/ 4的价格卖给国家,严重 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1960年,当地的农业生产一筹莫展,新的保证成为泡影,言过其实的州长饮弹自杀。 还有瞎指挥,一刀切,决策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 如开垦荒地,不注意保护,破坏了生态平衡。 改组拖拉机站本是件好事,但一窝蜂起,操之过急,产生了不少消极后果等。 3.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教师首先向学生交待,东欧变革的根本原因在 于照搬苏联模式的消极后果。 东欧各国在社会主 义建设初期曾经历过一段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其中都犯有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错误,由此造成的消极后果有:经济上,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未能得 到应有的提高,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 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 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肆意干涉别党、别国的内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摆脱苏联模式束缚和苏联控制,走独立自主道路的要求日益强烈。 最早抛弃苏联模式 ,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国家是南斯拉夫。 教师讲解:指出南斯拉夫开始走上改革道路是因为苏南关系破裂带来的困难处境。 1948年 6月,共产党情报局在南共代表未出席的情况下通过《关于南斯拉夫情况》的决议,决定开除南共。 1949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