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3-2选修三25电感器在交变电流的作用1内容摘要:
扼流圈,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 (1)低 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闭合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很大 . 作用:对低频交流电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即“通直流、阻交流” . (2)高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芯上,线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 . 作用:对低频交变电流阻碍小,对高频交变电流阻碍大 .即“通低频、阻高频” .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由于电感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用感抗来表示 .线圈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 大,即 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或“通低频,阻高频”特征 . 六、本 节优化训练设计 ,如果电源电压峰值保持不变,比较下面哪种情况,通过线圈的电流最小 50 Hz 100 Hz[来源 :学科网 ZXXK] 50 Hz,减少线圈匝数 ,所加电源频率为 100 Hz 导线接在交流电源上时电流为 I1,如果把这段长直导线密绕成线圈,现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I2,则 I1 I1 =I1 ,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备课资料 [来源 :学 167。 科167。 网 Z167。 X167。 X167。 K]。新课标教科版3-2选修三25电感器在交变电流的作用1
相关推荐
动较快 . ③ 定性总结: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子振动 的快慢随驱动力变化的快慢而变化 . (7)教师:经过定量实验证明 ①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 ② 受迫振动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 振 过渡引言: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但是如果驱动力的频 率接近或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 (1)演示实验 (二 ) ①
【点拨】无明显变化。 因为自然光包含在垂直传播方向上一切方 向的光且沿各个方向振动 的光波的强度相同。 通过偏振片观察玻璃表面、光滑桌面反射来的灯光或窗外的光,同时转动偏振片,你感觉到的明暗有无明显的 变 化。 玻璃表面、光滑桌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吗。 【点拨】明暗有明显变化。 因为玻璃表面、光滑桌面反射来的灯光或窗外的光及玻璃折射的光都是偏振光。 将偏振 片叠放在数字式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屏上
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 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 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 此题中质点 c和 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 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 d点的振动滞后于 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 E、 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
一、命题分析 通过分析近三年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部分,并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发现选择题的题型近三年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没有较大的变化,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 考试大纲 要求的主干知识。 稳中求新一贯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原则,在题型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命题角度也有所变化, 2011年考了电化学基础, 2012年考了氧化还原反应,而 2013年又增加了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力度。 具体分析如下表: 年份
着大峡谷的美景,一边哼唱着小曲。 峰回路转,眼前泉水淙淙,风景优美,他在溪边坐下,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八音盒,欣赏着那美妙的音乐。 休息之后,重又骑上毛驴,向前走去)。 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羊肠小道》表现的是美国大峡谷的情景,现在我们再到希腊的桑托尼,去领略那里的 风光。 请大家欣赏《桑托尼》,听一听,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欣赏并回答。 师
1、二、抢分技巧 1 明确选择题的常见陷阱 在选择题中 , 命题者为了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 常在题中设置一些陷阱。 高考化学选择题中的常见陷阱有: (1)概念陷阱:化学基本概念相当多 , 其命题陷阱主要是在概念的内涵 、 外延或适用条件上。 若概念混淆易掉进命题者的陷阱中 ,所以对概念要理解透彻 , 把握概念的本质。 (2) 思维定势陷阱:考生往往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