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考前课件 1-3-题型4-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内容摘要:
1、题型四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知识面广 , 可与元素化合物 、离子共存 、 电化学 、 化学实验等知识紧密结合 ,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一条主线 ,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最为常见的命题角度为以某个新型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几组概念的辨析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 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 化学 (离子 )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等。 另外 ,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特别是与能源 、 环境 、 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型题 , 通常以典型物质或社会实际问题为载体 ,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2、【 示例 4】 (2013上海化学 , 16)已知氧化性。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 a、 b、c、 d、 e、 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 A 2 4 3 2 2 6 B 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解析 根据题意 , 氧化性 , 则还原性故 , 再氧化 , 则 答案 B 解答氧化还原规律及应用题目应注意以下三点要求 1 抓住两个相等: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2 理解三个同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同时生成。 3 做到三个会: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进行有关计算;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综合分析问题。高考化学三轮考前课件 1-3-题型4-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相关推荐
具体组成和结构无关,当物体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这种收缩效应就 变得越显著。 要讲清利用严格数学推导可以得到洛伦兹变换的相对论长度收缩公式。 要让学生理 解长度收缩公式的物理意义,必须注意参考系的选择及参考系的运动状态。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教学时要分析清楚“动钟变慢”与同时的相对性的联系,使学生知道运动的钟变慢是同时的相对性带来的时空属性。 ①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可以通过长
一、命题分析 通过分析近三年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部分,并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发现非选择题的题型三年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没有较大的变化,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 考试大纲 要求的主干知识,并且突出了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即: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稳中求新一贯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原则,在题型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命题角度都有所变化,特别是
题型十四 有机物的性质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的有机部分,选择题主要考查官能团与物质类别、性质的关系。 审题时,一定要根据官能团来推测其性质,同时还要注意后续反应的影响,如苯的卤代物、酯水解产生的酚、羧酸等对消耗 【 示例 14】 (2013广东理综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 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二、抢分技巧 1 掌握审题技巧 、 提高解题效率 审题既是解题的前提 , 又是解题的关键。 只有认真审题 , 仔细推敲 , 弄清题意 , 获取有效信息 , 才能迅速解题 , 避免失误。 审题技巧有: (1)抓住关键词。 审题时 , 仔细读题 , 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仔细推敲 、 弄清题意 , 从而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2)迅速检索知识。 审题时 , 应认真分析 ,明确已知和所求。 根据题目条件 ,
1、题型十八 化学工艺流程题 以工业生产为载体的工艺流程类试题是紧密联系实际 , 考查学生接受整合信息的能力 ,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简单计算能力的综合性题目 , 是目前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其最核心的问题是 “ 物质的转化 ” 与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 在 “ 物质的转化 ” 中考查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 , 在 “ 物质的分离提纯 ”
1、(三 ) 表格分析类 栏目导引 第二部分 高分提能策略 强化 闯关 表格题是生物试卷中常有的题型 , 这类题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的现象 、 事实 、 规律 、 原理及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任何表格都是由行和列组成的,列是表格所反映的项目,行是表格的主体内容。 多数表格附有标题,标题是表格内容的扼要说明,是主题。 常见的表格有以下两种类型:数据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