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源5.10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题源 10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最新考纲 ) ) ) ) )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命题模型一以图示图解为载体 , 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及相关实验 1神经系统结构基础知识整合 (1)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使反射弧的效应器产生反应,属于反射;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感觉的产生不需经过完整的反 2、射弧 , 不属于反射。 感觉的产生只需经过感受器 、 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 3个环节 , 且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 (3)感受器 、 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 , 产生的结果相同 ,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 神经中枢破坏 , 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 , 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5)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1)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 3、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 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 (或膜内侧 )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 2 ) 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 或内 ) 侧 ,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下面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 ” ,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 a b c c 右侧 ” 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 3 ) 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 , 受刺激 4、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 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 , 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读: 静息电位 、 外正内负 , K 通道开放; 0电位 ,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 通道开放; 动作电位 , 通道继续开放; 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 静息电位。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3 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 1 ) 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 处 , 观察 A 的变化 , 同时测量 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 A 有反应 , 且 处电位改变 5、 , 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 A 有反应而 处无电位变化 , 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 处 , 测量 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 处 , 测量 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1 (模式图类 )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 (如下图 ),图 6、中的 1、 2、 3表示神经元, a、 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A 神经元 1属于传入神经元 B 在正常情况下 , 神经元 3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刺激 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 , 属于反射活动 D刺激 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 解析:由图可知 , 1属于传入神经元 (有神经节 ), 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支配 , 激 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 , 但不属于反射 , 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激 3的神经纤维 , 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 a 无电位变化 , 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 , 栏目导引 专题 7、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实验装置图及曲线图类 )下图 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D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A 图 1中 中 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 , 在适宜条件刺激下 , 图 2中 C 图 2中 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 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 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图 1中 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相当于图 2中 细胞外钠 8、离子浓度适当降低 , 则受到刺激时 , 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 , 造成动作电位偏低 , 故图 2中 2中 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 , 乙酰胆碱 (神经递质 )选择性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 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 钾离子外流 , 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 ,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1 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解题策略 解答指针偏转问题时 ,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达成: (1)判断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的方向 , 要比较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电位情况: 电位相同 指针不偏转;电位不同 指针由正电位偏向负电位。 (2)判断指针偏转次数 9、, 要分析与电流计两极相连的神经膜兴奋情况: 两处神经膜都不兴奋 指针偏转 0次;两处神经膜同步兴奋 指针偏转 0次;两处神经膜不同步兴奋 指针偏转 2次;只有一处兴奋 指针偏转 1次。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不能辨析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情况的补救策略 (1)正常情况下: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 , 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 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 , 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 , 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 10、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押题 1 ( 原创题 ) 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 , 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 刺激 a 点后 , 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 , 最后恢复原状 , 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 C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 项中的两电极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 , 而刺激点 且刺激点 因此 , 左侧电极处先兴奋 , 右侧电极处后兴奋 , 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 , 项均符合题意; 项中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 , 左侧电极处后兴奋 , 电流计指针 11、先右偏再左偏 , 而 右侧电极处后兴奋 , 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 , 因此 ,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押题 2 (2015安徽宿州一检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C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 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通道,阻碍 12、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时 , 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A 正确;由图甲知 ,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道打开 , 促进 流 , 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B 正确;据图乙知 , 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 , 突触后膜的 道未打开 , 阻碍 流 , 抑制突触后膜产 生兴奋 , D 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 , 突触后膜不能 形成动作电位 ,但作用机理不同, C 错误。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命题模型二 以实验为 13、基础 , 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1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 1 ) 甲状 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 2 )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 , 即由下丘脑合成 , 垂体分泌。 ( 3 ) 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 ,即: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神经 体液 (分级 )调节: 受分级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 、 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2 激素分泌调节方式分析 ( 1 ) 神经调节: 此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 , 如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 分泌。 栏目导引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3)反馈调节: 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分别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4)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 , 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源5.10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