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源4.7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源 7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最新考纲 ) ) )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命题模型一 理解经典实验分析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实验设计思路、处理方式及结论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思路相同 处理方式的区别 设法将 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直接分离:分离 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结论 蛋 2、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 2 ) 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 对照: 多糖、蛋白质、脂质、解酶 相互对照结果推知 a .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用35S 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 搅拌、离心 结果 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 标记噬菌体 侵染细菌 搅拌、离心 结果 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 相互 对照得出结论遗传物质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3 3、)同位素标记的差异 白质 噬菌体 细菌 子代噬菌体 32P 35S 14C、 2H、 18O、15N 31P 32S 12C、 1H、 16O、14N 32P(少数 )、31P(全部 ) 32S C、 H、 O、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 因为病毒专营寄生生活 , 故应先培养细菌 , 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 35S(标记蛋白质 )和 32P(标记 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 4、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遗传物质探究实验核心整合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1 (实验装置图类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A 通过 E、 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B 和 C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 B、 C、 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 , 通过 E、 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型菌的 可以分离出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 5、而出现的 组为 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原理辨析类 )在 “ 噬菌体侵染细菌 ” 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 ( ) A 若 32 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 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 32 其子代噬菌体中含 32 用含 35 用以标记蛋白质 D分别用含 352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 D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搅拌的作用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开 ,搅拌不充分不会引起上清液中出现 32 出现上清液有 32 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 导致细菌裂 6、解 , 菌体 由于细菌的脱氧核苷酸中都含有 32P, 因此 , 复制三 次形成的8个子代 2P, 菌体不能独立生活 , 因此 ,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先应对噬菌体的宿主细菌进行标记 , 再让噬菌体侵染细菌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3 (曲线图模型图类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 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D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A 图甲中 7、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 B 图甲中 , 后期出现的大量 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 C 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 32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图甲中 原因是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 加热杀死的 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 , 部 分 型细菌并分裂增殖 , 35 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 , 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 乙中若用 32 由于 如果标记亲代一个噬菌体 , 则不管复制多少代 , 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 8、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试题解题策略 常用 “ 两看法 ” 达成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对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理解不到位的补救策略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和影响因素 (1)在加热杀死的 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 但不要认为 双螺旋解开 , 氢键被打开 , 但缓慢冷却时 , 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 ,而是 型细菌的 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 型细菌。 原因是转化受 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9、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押题 1 (2015江苏泰州姜堰期中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 下列相关叙述中 , 正确的是 ( ) A 型菌的 型菌 B 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 35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D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 型菌的 一部分 型菌 , 菌体是病毒 ,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 不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 ,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不能说 10、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思路相同 , 都是设法把 单独的去研究它们的作用 , 而用的技术不同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使用了分离提纯技术 , 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押题 2 (2016江西五校联考 )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B 沉淀物 与 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过程中与 35C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 11、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解析:题图中实验过程不能证明 淀物 与 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搅拌充分 , 几乎没有放射性 , 搅拌不充分 , 具有放射性 , 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 , 释放噬菌体 , 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 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 , 了观察 35 需要将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命题模型二 依据碱基配对原则解读 1 五、四、三、二、一 ” (1)五种元素: C、 H、 O、 N、 P。 (2)四种碱基: A、 G、 C、 T, 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3)三种物质: 磷酸 、 脱氧核糖 、 碱基。 (4)两条链: 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2 特点及影响因素 (1)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每个 都保留了原来 模板链 )。 (2)过程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3)影响 栏目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源4.7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相关推荐
1、命题源 20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最新考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栏目导引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模型突破 命题模型一 植物组织培养 1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内因: 材料的种类、年龄、保存时间长短等。 栏目导引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限 时训练 命题题源
后才准使用。 扭矩校正应指定专人负责。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长度选择,考虑到钢构件加工时采用钢材一般均为正公差,有时材料代用又多是 以大代小,以厚代薄居多,所以连接总厚度增加 3~ 4mm 的现象很多,因此,应选择好高强度螺栓长度,一般以紧固后长出 2~ 3 扣为宜,然后根据要求配好套备用。 接头组装: 对摩擦面进行清理,对板不平直的,应在平直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组装。 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
9 危险源管理理论 危险源管理是组织获取和分析施工项目的有关危险源信息,按既定的安全目标和危险源管理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超过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时即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个体危险源的危险性值或系统整体的危险等级,使施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 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施工目标。 危险源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生命至高无 上 安全责任为天 1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安全伴君一生 生命只有一次 1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1安全来于警惕 事故出于麻痹 1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1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1安全生产 违法必究 严把质量关、宽广企业路 质量重于泰山 以百分之百的细致、创百分之百的优良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严格质量
1、策略二 教材依纲回扣、拾遗、去混,跳出陷阱夺高分 第二部分 应试高分策略 第二部分 应试高分策略 考点 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 大量元素: C 、 H 、 O 、 N 、 _ _ _ _ _ _ _ _ _ _。 微量元素: _ _ _ _ _ _ _ 、 P、 S、 K、 e、 B S(叶绿素 甲状腺激素 C、 H、 O 蛋白质 C、 H、 O、 N、 P 3 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安全宣 传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目标; 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现场,及时上报,参加或配全调查、分析。 机械操作工 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安全负责,对所操作的机械安全负责,必须做到四懂三会 `,树立机械操作“安全第一”的思想。 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维修,严禁带病运转和在运转中的维修保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