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精讲ppt课件(15)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共38张)内容摘要: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年高考生物专题精解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 , 产生 , 传导兴奋;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传导方向为: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依据是否有 参与 ,可将其划分为 (如:看到酸梅流口水 )和 (如:吃到酸梅流口水 )。 兴奋 (神经冲动 ) 树突 胞体 轴突 反射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 , 请推断: (1)根据 可推断 2、为传入神经 , 则 为感受器 , 为传出神经 , 为效应器。 (2)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其中 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3)图中有 个神经元。 (4)直接刺激 b, 能够引起肌肉收缩 , 这 (属于 , 不属于 )反射。 g神经节 e b a d突触 3 不属于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恢复 (1)静息电位:静息时 , 由于膜主要对 K 有通透性 , 造成, 形成细胞膜 “ ” 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 , 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 , , 导致 3、膜形成 “ ” 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 , 首先是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强 , 然后通过 细胞以 方式排出 , 重吸收 K , 从而恢复到静息电位。 K 外流 外正内负 内流 外负内正 主动运输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流 局部电流 动 作电位 电位差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辨析图示 , 填出 名称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受体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 电 化学 电 (3)兴奋传递特点: 单向 传递。 4、其原因是递质贮存于内 , 只能由 释放 , 作用于。 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连一连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 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 不经过大脑皮层 先天性 终生性 数量有限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 条件反射 在后天生 5、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 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 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 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 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 , 而不影响感受器 的敏感性。 (3)反射都必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 但不一定通过大脑皮层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 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 , 如下丘脑 、 脊髓等。 6、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典例 1】 如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 a、 甲 、 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B、 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的收缩 , 但不属于反射活动 甲 、 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 表明反射弧的 某部位已经受损 会引起 但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图中的 A 传出神经 、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 感受器。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刺激 的收缩 , 但没有神经中枢 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 由于神经冲动在 7、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 因此即使正常情况下刺激 发生反应。 答案 C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反射 ” 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动作电位与电位复原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电位复原 离子移动状况 K 外流 内流 外流 离子出入方式 均为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传导过程 静息电位 刺激 电位差 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回路 作为 “ 新刺激 ” 向前传递 图解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比较 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特点 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特 8、点 方法设计 刺激 处,观察 时测量 处的电位变化 先刺激 处,测量 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 处,测量 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 若 处有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 处无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若两次实验均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次实验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典例 2】 下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 , 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命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 (电位测量仪 ), 请设计实验方案 , 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9、导特点 , 并阐述预期结果 , 得出结论。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方法步骤:电刺激 观察 _, 同时测量 _。 预期结果: _。 实验结论: _。 (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方法步骤:先刺激 测量 _;再刺激 _, 测量_。 预期结果: _。 实验结论: _。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 , 所以预期结果和结论要求跟验证的内容相符合 , 即本题隐含条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充分利用材料和器具对实验步骤的提示作用 , 在应用器具的过程中自然 10、就引出了下一步实验操作 , 例如:根据提供的器具电位测量仪 , 推测投计步骤中应该有电位测量。 在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实验中 ,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刺激点 , 显然可以通过排除法 , 先排除 a、 再选择 答案 (1) 肌肉反应 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 c(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c(b)处 刺激 c(b)处的电位有变化;再刺激 c(b)处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答本题目应遵循如下思维流程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 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 b。高考生物专题精讲ppt课件(15)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共38张)
相关推荐
(3)若∠ C=60176。 ,则∠ A=______176。 ,∠ B=______176。 ; (4)若∠ A=∠ B,则∠ A=______176。 ,∠ C=______176。 (二)学习过程: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 _______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_______、底边上的 _______、底边上的 _______重合(也称“ _______”)
1、第 1讲 选择题的解法技巧 第二篇 掌握技巧,快速解答客观题 内容索引 题型概述 方法一 直接法 方法二 特例法 方法三 排除法 方法四 数形结合法 方法五 构造法 方法六 估算法 选择题突破练 题型概述 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侧重于解题的严谨性和快捷性 , 以 “ 小 ”“ 巧 ” 著称 解选择题只要结果 ,不看过程 , 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策略
② 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 用品红溶液鉴别。 三、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NO2或 NO2与 N2(非 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 3NO2+ H2O= 2HNO3+ NO,利用气体 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 4NO2+ O2+ 2H2O= 4HNO3 当 V(NO2)∶ V(O2) NO和 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 4NO+
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溶液的体积: 500mL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2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 2)所需仪器为:容量瓶 (规格: )、托盘天平、还需要那些实验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 (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年高考生物专题精解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病因图解如下: 异常 缬氨酸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实例要点归纳: 图示中 a、 b、 、 和 , 突变发生在 (填字母 )过程中 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 异常 , 根本原因是发生了, 碱基对由 突变成 (2)概念
联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第 三联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诗文导读 ] 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