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老子五章教案2篇内容摘要:

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者争夺那种强大,要“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 转化掉。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所谓“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目的是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研习思考 《老子》的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节有共同之处。 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课后作业 熟读《 老子 五章》,尤其是要透过字面,把握老子思想的深邃与复杂。 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③ ) ;杨朱的贵我人格,( ④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① )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②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 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 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预习《孟子见梁惠王》和《胠箧》,尤其是自己归纳整理其中的文言现象。 作者: 华民 单位:宜阳一高语文组 邮箱: 教学要点 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一、课前预习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内容设计 1.文言知识积累 A.读音 音声相和( h232。 ) 夫( f)唯弗居 受国之垢( g242。 u) 虽有舟舆( y) B.重点字词 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 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 C.《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断句难点 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应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 应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 ”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子其人其书,自学教材第 20页“阅读指南”之“《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创设情景。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老子其人其书 教学预设可以参阅下列资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这是一本微妙令人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 路”。 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 身一开始就说:“‘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但是我们可以说,道的大体意思是:“自然”或“自然法则”。 道家认为: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按照道来办事。 积极追求得到权力或积极寻求行使权力,与其说是不道德的,倒不如说是愚昧无知和徒劳无益的。 道是不可消灭的,人们在生活中应力求顺道而行。 一个道家的学者会指出水是无限柔软的,它驯顺地流向最低点,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 ,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 对个人来说,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应避免使用暴力,如同避免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 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而应该尊敬世界。 对政府来说,稍有消极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 规章繁冗,通过更多的法律或严厉施行旧法律,通常会使事情弄得更糟。 高税赋、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按照中国的传说,《道德经》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老子的人。 据说他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但比孔子年长。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从《道德经》的内容和风格上来看,没 有几个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这么早期的作品;有关该书的实际创作日期问题,存在着许多争论(《道德经》本身未提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地点、日期或历史事件)。 但是公元前 320年是一个靠得住的估计 —— 与实际日期的误差在八十年以内 —— 也许比这个误差范围还要小得多。 这个问题,引起了对有关老子其人的生卒年,甚至对有关其人的真伪的许多争论。 有些权威相信老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这个传说,因而断定他没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