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内容摘要:

理解。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 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我问。 大家摇头。 我问胡迪:“你具体说说。 ” 胡迪说:“他读得太快了。 而且还读错了一些地方。 ” “嗯,对。 是读得太快了。 ”我说,“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 ” 学生们轰然大笑。 我对胡迪说:“你觉得该怎么读,就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好吗。 ” 胡迪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 “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 ”我一句玩笑话,指出了她的不足。 我决定不急着让学生往下朗读,因为既然问题暴露出来了,就应该即使有针对性地解决。 我对大家说:“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 因此,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怎么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 关键是把自己当作朱自清,进入他的内心,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下面我给大家示范一下。 ” 我开始读了。 一边读一边停下来讲解:“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像这一句,是朱自清的想像,就应该读得缓慢些,读出一种向往的味道。 又如,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 糊地哼着眠歌。 这是多么静谧的情景,’迷迷糊糊’一定要读得低沉、缓慢,读得’迷迷糊糊’。 ” 示范完了第一段,我给学生们说:“下面,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 按刚才李老师说的,把自己当作朱自清,读出韵味。 ” 同学们又开始各自朗读了。 我再巡视中发现,这一次,大多数学生已经没有了那种大声“读”,而是在体味中窃窃私语般地流出文章的句子。 看他们的神态,就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走进朱自清了。 学生自读完了,我又抽学生起来读。 这一次学生读的效果大有进步。 特别是易维佳同学,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段从她 口中流出来时,我们大家都感到了正置身于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之中。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读得仍不太满意。 谢肇文读“月光如流水一般”一段,不但语调缺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