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场磨刀技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力避两个失分点内容摘要:
1、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2015 残春旅舍 (韩 偓 ) 唐诗 羁旅 问答 (2题 ),共 11分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 2014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 宿渔家(郭震 ) 唐诗、宋诗 羁旅 问答 (2题共 11分 ),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年份 选篇出 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2013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 宋诗 咏物 问答 (2题 ),共 11分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 年份 选篇出处 2、体裁 题材 题型及分 值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与预测 (1)从体裁上看,以唐宋诗歌为主。 (2)从题材上看,考查的重点为羁旅、咏物等。 题型、分值稳定,一般设 2道问答 题 ,第 1道 5分 ,第 2道 6分 ,共 11分。 高频考点为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写景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和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6年二轮复习应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为重点。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力避两个失分点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温馨提示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 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 3、。 它具有艺术感染力 , 具体生动并借以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 在一轮复习中 ,鉴赏诗歌的形象概括不准确、不用术语或术语使用不当,导致失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形象概括不准确 ( 2 0 1 5 黑龙江鸡西高 三检测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山石榴花 注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 , 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 , 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 , 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 , 任人采弄尽人看。 【 注 】 山石榴花,即杜鹃花。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 4、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 答:_ 茂盛热烈,姿态婀娜,香气浓郁,鲜艳娇美,平易淡泊。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如生命力旺盛、乐观、不惧逆境等 )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4 分 依据: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山石榴花的特点 ,个别地方不够准确 , 如“ 密集 , 花儿 大 ” 可以概括为 “ 茂盛 ”“ 生命力旺盛 ” 等。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 一丛千朵压阑干 , 翦碎红绡却作团 ”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石榴花的茂盛热烈; “ 5、风袅舞腰香 不尽 ,露销妆脸泪新干 ”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石榴花的姿态婀娜; “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 亦难 ” 运用反衬手法来写山石榴花的平易近人; “ 争及此花檐户下 , 任人采弄尽人看 ” 这里写的是山石榴花的品质平易淡泊。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二、不用术语或术语使用不当 ( 2 0 1 5 云南省丽江高三诊断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 杨泽民 日烘晴 , 风却暑。 帘幕中间 , 紫燕呢喃语。 嫩竹新荷初沐雨。 曲槛幽轩 , 四面明窗举。 夏初临 , 春又去。 不愿封侯 , 只怕为羁旅。 溪上故人无恙否。 欲唱菱歌 , 发棹 6、归南浦。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_ 太阳高照,晴空万里,雨后清凉的风退却了暑气,紫燕在帘幕中呢喃私语,雨后的嫩竹新荷非常清新,曲槛幽轩,窗明几净。 词人借助雨后初晴的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画面。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3 分 依据:对画面的概括尚可 , 但语言生硬 , 没有使用相关术语概括特点 , “ 清静 ” 不恰当 , 所以失分。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回答此题 , 7、 应从分析诗歌中有关句子所写的意象入手 , 词的第一句 写了太阳、风 , 第二句写了紫燕 , 第三句写了嫩竹、新荷 , 第四句写了曲槛、幽轩、明窗。 这些意象呈现出清幽的气氛。 答题时只要加以总结即可 , 但要注意的是 , 回答时要使用相关术语。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抓住关键词语 , 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 , 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 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及与人物相关的关键词语 , 揣摩诗人心理 , 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8、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画眉深浅入时无。 ) ,第三句的 “ 问 ” 字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再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 ,抓住“ 诗卷 ”“ 纶巾鹤氅 ” 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二、熟记常用术语 , 分析景物特点 方法一 记术语 , 9、 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 , 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意象的色彩 ( 明艳、清丽、素雅、黑冷 等 )。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淡酒 ”“ 晚来风急 ”“ 满地黄花 ”“ 梧桐 ”“ 细雨 ”“ 黄昏 ” 等意象全是 “ 冷色调 ” , 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2 意象组合的 特点。 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动静组合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 虚实组合 “ 春色满园 10、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 点面组合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等。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方法二 记术语 , 分析意境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 , 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 , 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 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 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常用术语: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高考语文考场磨刀技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力避两个失分点
相关推荐
请看他的勃勃生机。 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 成了什么样儿了。 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 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小结 (五) 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 和煦 ( ) 干涸 ( ) 吞噬 ( ) 裸露 ( ) 戈壁 ( ) 栖息 (
,它竟面无笑容。 B.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C.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死神的怀抱。 D.我是根根晶 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撤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5.下列语句中运用修辞格最多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B.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
1、专题一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八法 第七章 写作 第七章 写作 考情略语 课标全国卷近年来是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 有人认为 , 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 , 角度很多 , 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 , 没有必要再费心思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 , 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 , 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 在。 因此 , 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 , 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声,赶紧断开了电源,指针立刻回归原位。 “好险啊。 要不是我反应快,这块电流表可就毁在我手上了。 ”我一边暗暗庆幸,一边开始寻找原因。 “指针怎么会向左偏转呢。 向右偏转才对呀。 莫不是我将导线接反了。 ”我仔细地察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哈哈,果真如此,我怎么如此马虎呢。 将导线调换过来后,我又迫不及待地合上了开关。 这次电流表的指针虽然听话地偏向了右边,可彩灯依然没有发亮。 这是为什么呢。
3. 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参加由施工部组织的安全培训。 4.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市、区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岗位合格证书,并定期参加由施工部或所在项目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 5. 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由公司、所在项目部、班组进行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 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 27 二、 培训计划
1、专题二 考场作文如何“包装”。 第七章 写作 第七章 写作 考情略语 “ 佛靠金装 , 人靠衣装 ” , 作文也靠包装。 而考场作文作为考生的一种精神 “ 产品 ” ,要推销给阅卷老师 ,获得阅卷老师的 “ 芳心 ” , 更需要做一点 “ 表面文章 ” , 讲究点包装的技巧。 大多数考生的作文成绩平平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高考作文缺乏应有的 “ 包装 ” 艺术。 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