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场磨刀技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内容摘要:
1、专题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温馨提示 鉴赏诗歌的语言 , 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 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 , 就是要注意 “ 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 在一轮复习中 , 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 ,容易导致失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 注 】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情感 ( 20 15 高考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注 风露 湿行云 ,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 2、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 “ 湿 ”“ 迷 ” 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 分 ) 答:_ “ 湿 ” 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 迷 ” 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对字的意思和画面都有阐释 , 但忽略了词 3、人的情感。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 湿 ” , 是 “ 打湿 ” 的意思。 “ 迷 ” , 迷失。 风露水汽浓重 , 似乎打湿了行云 , 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 , 迷蒙的雾气 , 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 ,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 注 】 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 4、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这里指高峻。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忽略使用术语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 , 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 , 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 , 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 , 浮云西北是神州。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5分 ) 答: _ _ 豪迈。 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二是遣词用 5、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 “ 插 ”“ 压 ” 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象之壮观和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赋分: 2 分 依据:对诗歌的语言特色有整体的了解 , 但忽略了具体阐释 , 同时没有使用相关术语 “ 豪迈 ” 来概括特色。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诗歌中的 “ 插飞流 ”“ 气压元龙百尺楼 ”“ 万里风涛接瀛海 ”“ 6、千年豪杰 ”“ 倚剑长歌 ” 等诗句 , 很容易让人感悟到诗歌 的语言风格为 “ 豪迈 ”。 分析时可紧扣这些词句在情感 ( 豪情万丈 ) 、遣词用字 ( “ 插 ”“ 压 ” ) 、意境开阔 ( 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 )等方面的作用。 注意回答时使用相关术语 ,避免语言生硬。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 “ 炼字 ” (诗眼 )解题技巧 1分析 “ 炼字 ” (诗眼 )要抓住词语在句子和整首诗中的作用来进行,要做到 “ 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 ,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看它是不是诗歌的代表性意象,是否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否表明了诗歌的主旨。 2寻找 7、某联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这些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 词,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性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等。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形容词 (修饰词 ) 特殊词 叠词 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 数量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1 8、)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该词语在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上的作用,如准确、传神、富有情味等。 (2)留心该词语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3)分析修辞的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4)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 “ 深刻 ”“ 含蓄 ”“ 突出 ”“ 生动 ”“ 形象 ”“ 传神 ” 等等。 4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词性作用 分析词语的修辞 分析词语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词语在诗歌中心表达上的作用或作者的情感。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二、语言风格解题技巧 1品味整首诗歌 这种题型不是 9、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是否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 不同题材的诗歌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 如: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3联系诗歌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从多角度入手 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 看遣词造句 (通俗、简练、明快、直接、朴素等 ),看画面色彩 (清新、华丽、雄浑等 ),看情感意蕴 (悲慨、沉郁、豪放、委婉、平淡、深刻等 )。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援引诗句进行分析。 3析情感,点明蕴含其中的情感。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高考语文考场磨刀技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
相关推荐
1、第四章 小说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 处 题型及分 值 考点分布 2015 塾师老汪 (刘震云 ) 选择 1简答 3,共25分 分析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欣赏作品的形象; 对作品语句的理解;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4 鞋 (刘庆邦 ) 选择 1简答 3,共25分 分析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小说中某一物件的线索作用;
第八章 工程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措施 组织或参加图纸会审,参加设计交底会; 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承包单位是否了解 并掌握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施工条件是否分析充分;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道组件尺寸较大,在制作时可以分成几部分,并分别在组件上编号,待运输到安装现场时在进行整体拼接组合。 9)烟道组件有足够钢度,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临时加固吊点牢靠并具有足够承载力。 10)所有施工焊口平整光滑、严密不 漏,焊渣与药皮清除干净,焊缝外观无明显缺陷。 11)对制作好的烟道组件进行验收。 12)把烟道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 根据组件的重量、吊车的荷载及安装位置,吊装可以采用单片吊装
( 10) 《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令第 375 号) ( 11)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令第 397 号)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国发 [1984] 5 号) ( 13)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 号) ( 14) 《 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
1、专题四 文言文翻译如何抓牢四个赋分点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 识。 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 , 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 忽略试题的“采分 点”, 要想文言 文翻译取得高分、满分,考生翻译时务必抓牢“ 实词 ”“ 虚词 ”“ 句式 ”“ 句意 ”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 份 选篇出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2015 北史来护儿传 史传 廉洁爱民、胸有韬略的北朝名将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4 明史韩文传 史传 为官清正、疾恶如仇的明朝大臣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理解文中的实词 (单音节 )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