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2.4 《诗经》两首内容摘要:

1、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课 序 题 目 作者或出处 学 习 目 标 4 诗经两首 诗经 1 . 了解诗经的特点 ,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 . 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 鉴赏诗歌的形象。 5 离骚 屈 原 1 . 了解楚辞的特点 , 把握离骚的思想内容。 2 .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和艺术价值。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玉台新咏 1 . 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2 . 鉴赏诗歌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 序 题 目 作者或出处 学 习 目 标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1 . 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特点 ,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 . 鉴赏汉、魏、晋诗歌 2、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短歌行 曹 操 归园田居 ( 其一 ) 陶渊明 学法提示 理解诗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学习诗歌 ,首先要反复吟咏 ,吟咏的目的不仅是熟读背诵 ,更在领会不同诗体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 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都要借助语言来实现。 只有反复吟咏 ,才能把握诗意。 把握形象。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一样 ,都是通过意象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 学习古代诗歌 ,也要把握意象 ,通过对作者选用的意象的分析 ,理解诗歌中塑造的形象。 无论是叙事诗或是抒情诗 ,都有诗人的形象或主人公的形象。 辨明手法。 本单元所选诗歌无论是现实主义的诗经还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乃至孔雀东南飞和汉 3、魏诗歌 ,其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 ,都被后世的诗人继承 ,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这些诗歌 ,还要注意这一点。 拓展阅读。 诗歌的学习 ,要善于由此及彼 ,拓展延伸。 课本所学的篇章有限 ,诗歌鉴赏能力的养成 ,仅靠几首诗歌难以形成。 因此 ,学习时不能局限于这几首诗歌 ,要结合有关资料 ,补充阅读 ,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鉴赏 ,整合积累。 诗经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河 广谁谓河广 ?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 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 ?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 曾不崇朝。 注 : 选自诗经 卫风。 河 , 黄河。 杭 :通 “ 航 ”。 刀 : 小船。 崇朝 : 4、终朝 , 自旦至食时。 形容时间之短。 赏析 河广是诗经中的短诗之一 ,仅仅八句 ,就概括地写出了思乡游子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 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 ,来抒发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是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 诗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面对黄河 ,会断然生发 “ 一苇杭之 ” 的奇想 ? 那是因为在他的内心 ,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乡之情。 接着的 “ 跂予望之 ”“ 曾不容刀 ”“ 曾不崇朝 ” ,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 ,推涌出一波又一波石破天惊的奇思 :故乡可望 ,黄河可渡 ,归乡就在朝暮 ! 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5、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诗经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世纪春秋中期近 500年间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 其中氓是春秋时卫国的一首民歌。 郑、卫一带风俗淳朴浪漫 ,桑间濮上、城隅河畔 ,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 ,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爱情悲剧。 采薇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戍边之歌。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毛诗传 (西汉毛亨著 )认为它是周文王时代的作品。 周代北方的犭严狁 (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已十分强悍 ,经常入侵中原 ,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 6、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打败犭严狁的记载。 这可能是采薇一诗的背景。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 ,又称诗三百。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风 ”共 160篇 ,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雅 ”共 105篇 ,又分 “大雅 ”和 “小雅 ”。 “颂 ”是祭祀的舞曲歌辞 ,又分 “周颂 ”31篇 ,“鲁颂 ”4篇 ,“商颂 ”5篇 ,共 40篇。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加 7、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蚩蚩 愆期 垝垣 n 尔卜尔 筮桑 葚n 隰则有泮 咥其笑矣 犭严 狁n 靡 盬骙骙 氓 氓之蚩蚩 m 汤 淇水 汤汤 流 氓m 金城 汤池 靡 靡室靡家 裳 帷 裳靡费 衣 裳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蚩蚩 ”通 “嗤嗤 ”,笑嘻嘻的样子 ) (2)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匪 ”通 “非 ”,不是 ) (3)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 ”通 “吁 ”,表感叹 ) (4)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说 ”通 “脱 ”,脱身 ) (5)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泮 ”通 “畔 ”,边岸 ) 8、 (6)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莫 ”同 “暮 ”) (7)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尔 ”通 “艹尔 ”,花盛开的样子 ) (8)岂不日戒 ,犭严狁孔棘 (“棘 ”通 “急 ”,紧急 )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 言既见复关 , 载笑载 言 ( 动词 , 说话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名词 , 言辞 )言既遂矣 , 至于暴矣 ( 助词 , 无实义 )静言思之 , 躬自悼矣 ( 助词 , 无实义 )(2) 思静言思之 , 躬自悼矣 ( 动词 , 思考 )信誓旦旦 , 不思其反 ( 动词 , 料想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语气 9、词 , 无实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 以将子无怒 , 秋以为期 ( 介词 , 把 )乘彼垝垣 , 以望复关 ( 连词 , 用来 )以尔车来 , 以我贿迁 ( 介词 , 把 )(4) 莫曰归曰归 , 岁亦莫止 ( 同 “ 暮 ” )我心伤悲 , 莫知我哀 ( 代词 , 没有人 )宫妇左右 , 莫不私王 ( 代词 , 没有人 )(5) 将将子无怒 , 秋以为期 ( 动词 , 愿 , 请 )誓将去女 , 适彼乐土 ( 副词 , 将要 )若不阙秦 , 将焉取之 ( 副词 , 又 )秦将王翦破赵 , 虏赵王 ( 名词 , 将领 )首 页 课前 10、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士贰其行 (“贰 ”,数词活用为动词 ,不专一 ) (2)二三其德 (“二三 ”,数词活用为动词 ,反复无常 ) (3)夙兴夜寐 (“夙 ”“夜 ”,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 ,在夜里 ) (4)岂不日戒 ,犭严狁孔棘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 (5)雨雪霏霏 (“雨 ”,名词活用为动词 ,降下 ,落下 )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例句 古义 今义 至于 送子涉淇 , 至于 顿丘 到 , 达到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表示另提一事 涕 泣 涕涟涟 眼泪 眼泪 , 鼻涕 聘 11、我戍未定 , 靡使归聘问 请人承担工作或担任职务 ,定亲 , 女子出嫁 孔 忧心 孔疚 , 我行不来 很 洞 , 窟窿 , 眼儿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句式特点 :“匪来贸丝 ”判断句 ;“来即我谋 ”省略句 ,也有人认为是倒装句 ,“我谋 ”理解为 “谋我 ”。 (2)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句式特点 :宾语前置。 (3)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句式特点 :“二三其德 ”主谓倒装。 (4)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句式特点 :“言既遂矣 ”省略句。 (5)靡室靡家 ,犭严狁之故。 句式特点 :判断句。 首 页 课 12、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2015江苏卷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2013湖南卷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 (3)(2013北京卷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4)(2013四川卷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5)(2012福建卷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了解氓的内容与手法 子无良媒 ”到 “秋以为期 ”,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女主人 13、公先言 “子无良媒 ”,后又言 “秋以为期 ”,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勇敢追求 ,也表现了与 “氓 ”私订终身的草率。 这样写为下文的悲剧做铺垫。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参考答案 :第三章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抒情和议论 ,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 ,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 丈夫 “二三其德 ”的背叛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的家务劳苦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 14、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 故事 恋爱时 结婚后 被弃后 性格 形象 参考答案 : 情深意切 委曲求全 伤情无奈、清醒刚烈 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淇水 ”,找出原句。 其用意是什么 ? 淇水 原句 用意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参考答案 :第一章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第四章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第六章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用意 :三处写淇水 ,给读者提示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的轨迹 ,也有借景抒情说理的意思。 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 首 页 课前预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