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2.7 诗三首内容摘要:
1、* 诗三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饮酒二十首 ( 其七 )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 , 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 ,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 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 , 聊复得此生。 赏析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 ,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首句中 “ 有佳色 ” 三字是对菊的倾心赞美。 “ 裛露掇其英 ” ,有志趣高洁的喻意 ,通篇之高远寓意 ,亦皆由菊引发。 紧 接的六句具体叙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 ,描绘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境界 ,是对 “ 遗世情 ”的形象写照。 “ 日入群动息 ” 是总论 , “ 归鸟趋林鸣 ” 是以动写静 ,衬托出作者的闲 2、适心情。 末尾写归隐之故 ,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学习汉魏晋时期的诗歌。 这个时期 ,诗歌、散文、辞赋、骈文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诗的大发展时期。 东汉桓帝、灵帝时 ,宦官外戚勾结擅权 ,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上层士流结党标榜。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 ,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 ,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 ,辞别父母 ,然而往往一事无成 ,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这些诗歌 ,篇幅长短不定 ,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 ,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 3、唐享乐的思想情绪 ,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世风没落的时代面貌。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东汉以后 ,文人开始仿制乐府 ,至建安 ,此风渐盛 ,这些乐府诗体制较为自由 ,多为长篇 ,如曹操存诗二十一首皆为乐府诗。 曹操的诗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 ,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 ,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殿军。 在士节不振、玄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之下 ,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质直淳朴的诗风 ,跻身古代最 4、伟大的诗人之列。 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与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 ,社会黑暗 ,官场腐败。 故而诗人抛弃官场 ,毅然走入清新的大自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 ,追求的幻灭与沉沦 ,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 ,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155220),字孟德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重要诗人。 他的诗歌 ,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5、,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 365427),一说名潜 ,字元亮 ,东晋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 120多首 ,散文 6篇 ,辞赋 3篇 ,韵文 2篇。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譬如 子 衿呦呦鹿鸣 y u 阡陌 契阔谈 匝羁鸟 暧暧 i 当 对酒 当歌 露 朝 露安步 当车 d 露脸 l u 解 解忧 j 荫 树 荫y n 押 解j 荫庇 y n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契阔谈 ,心念旧恩 (“ ”通 “宴 ”) 6、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 顾还顾望旧乡 ( 动词 , 回头 )顾计不知所出耳 ( 副词 , 只是 )大行不顾细谨 ( 动词 , 考虑 )(2) 旧还顾望旧乡 ( 形容词 , 同 “ 故 ” )心念旧恩 ( 形容词 , 过去的 )羁鸟恋旧林 ( 形容词 , 原来的 )(3) 当 对酒当歌 ( 动词 , 面对 )君当作磐石 ( 副词 , 应当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 绝不可断绝 ( 动词 , 断绝 )我命绝今日 ( 动词 , 指死亡 )自引而起 , 绝袖 ( 动词 , 断裂 )(5) 7、 以忧伤以终老 ( 连词 , 相当于 “ 而 ” )何以解忧 ( 介词 , 用 )足以荣汝身 ( 连词 , 用来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忧伤以终老 (“老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晚年 ) (2)悠悠我心 (“悠悠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思虑连绵不断 ) (3)鼓瑟吹笙 (“鼓 ”,名词活用为动词 ,弹奏 ) (4)暧暧远人村 (“远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远离 ) (5)户庭无尘杂 (“尘杂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繁杂的事物 ) (6)虚室有余闲 (“余闲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宽余的地方 )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 8、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例句 古义 今义 同心 同心 而离居 感情深厚 齐心 几何 人生 几何 多少 几何学 沉吟 沉吟 至今 沉思 , 深思 , 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低声吟咏 ( 文辞、诗句等 ); (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 )迟疑不决 , 低声自语 存 枉用相 存问候 , 怀念 保存 , 存在 依依 依依 墟里烟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形容树枝柔弱 , 随风摇摆 ; 形容留恋 , 不忍分离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句式特点 :宾语前置。 (2)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句式特点 :省略 9、句 ,省略介词 “于 ”。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2015湖北卷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2015广东卷、四川卷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3)(2014安徽卷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4)(2014湖北卷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5)(2014广东卷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6)(2013江西卷 )(2010天津卷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7)(2013福建卷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8)(201 10、2天津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9)(2012安徽卷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鉴赏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一诗中 ,主要意象是什么 ?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 意象 作用 参考答案 :芙蓉 为文章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思妇怀念丈夫 ,游子眷念故乡。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3.涉江采芙蓉一诗共八句 ,既有人物 ,有情节 ,又有深远的意境 ,艺术手法十分巧妙 11、。 请根据示例和提示完成下表。 情节 手法 1 、 2 句 涉江郊游 , 采摘芙蓉 以乐景、乐事衬哀情 3 、 4 句 人在远方 , 心愿难遂 5 、 6 句 7 、 8 句 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 : 自问自答 (设问 ) 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联想、想象 ,动作细节描写 天各一方 ,忧伤难遣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二】 鉴赏短歌行 歌行中 ,反复出现一个 “忧 ”字 ,诗人 “忧 ”什么 ? 参考答案 :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是消极的吗 ? 参考答案 :不是消极的。 这 12、里讲 “人生几何 ”,不是让人及时行乐 ,而是要积极建功立业。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内容与情感 ? 参考答案 :以山、海为喻 ,以周公作比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4.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 ?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参考答案 :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这里是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是对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 ,必 13、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化用管子 形势解的话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 ,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三】 鉴赏归园田居 (其一 ) 1.归园田居 (其一 )一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 意 象 田园景色的特点 参考答案 :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 田园景色的特点 :恬静、幽雅 ,空阔而简陋 ,一片宁静 ,处处和谐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 14、维探究 文脉图解 “守拙 ”的含义是什么 ? 参考答案 :“归园田 ”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守拙 ”是反对机巧圆滑 ,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 ,保持自己正直高洁的人格与精神。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3.“尘网 ”“樊笼 ”和 “羁鸟 ”“池鱼 ”等词语各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尘网樊笼比喻 羁鸟池鱼比喻 表达了 参考答案 : 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诗人自己 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 ,对黑暗官场的厌弃 ,渴望摆脱官场束缚 ,回归田园 ,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有争议的作品 ,争议的焦点是诗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诗的主题是描写游子的思乡还是描写思妇的闺怨。 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两种说法均可 ,注意诗歌描述的角度。 参考。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2.7 诗三首
相关推荐
1、0* 游褒禅山记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 ,洁净清幽 ,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 ,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山水主动与人相亲 ,正表现了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 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 ,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 ;次句点明题意 ;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 ,表现了诸多的意味 ;末句 ,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合为一 ,情调悲怆。
代号 权重 标准得分 加权得分 标准得分 加权得分 标准得分 加权得分 标准得分 加权得分 技术部分 100 M1 40 商务部分 100 M2 60 最终加权得分合计 评委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评标办法专用部分 19 附表 10:评标结果汇总表 评标结果汇总表 评委序号和姓名 投标人名称及其加权得分 1: 2: 3: 4: 5: 评委加权 得分 合计 评委加权 得分 平均值
3179 平方米 ,四层建筑面积为 3256 平方米 ,五层建筑面积为2048 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地下 1 层为设备用房,儿童节剧场地下 1 层为地下门厅及售票厅;南面为建筑的主入口;该区域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体建筑,利用地势高差形成 层次感丰富的建筑空间,外立面造型现代感强,主次分明、动静相宜。 建筑内部功能包括科普教育、展览、兴趣教育、办公等,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种活动需求。 二 .
1、2 我有一个梦想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 “ 从军行 ”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 ,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 ,诗 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段
1、 孔雀东南飞 并序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半死桐 宋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 同来何事不同归 ? 梧桐半死清霜后 ,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 , 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 上阕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 开始即以 “ 万事非 ” 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 下阕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