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单元知能整合2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 ,而诗歌的形象又是情感的载体。 因此 ,准确把握诗歌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 ,也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或物。 它包括以下三种 :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中的氓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 诗中的诗人形象 “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如离骚归园田居中的诗人形象。 情诗中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 (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 ,也就是含有 “意 ”的形象 , 2、即 “意象 ”。 如氓中的“淇水 ”,采薇中的 “薇 ”“杨柳 ”“雨雪 ”等。 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花鸟虫鱼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归园田居中的 “羁鸟 ”“池鱼 ”等。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 “借景抒情 ”中的 “景 ”或 “托物言志 ”中的 “物 ”。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 ,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其客观 3、之 “象 ”与主观之 “意 ”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对意象的准确解读 ,是把握形象的基本方法。 在解读意象时 ,也要注意两个角度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因而 ,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 ,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如 “杨柳依依 ”的 “杨柳 ”,本身就有 “留恋 ”的意思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除了交代出征在春天这一季节特征外 ,更有征夫留恋故乡的情感 ,据此意象也可感知 “采薇 ”的思乡之意。 再如屈原的离骚中 “鸾鸟 ” 4、“凤凰 ”“香草 ”等喻忠诚的贤士 ,“燕雀 ”“乌鹊 ”喻小人佞臣。 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 一个出色的诗人 ,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 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 ,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 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 ,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 同一个意象 ,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 ,具有不同的含义 ,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 同样是 “马 ”,臧克家的 “老马 ”忍辱负重 ,而曹操的 “老骥 ”却志在千里。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诗歌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 ,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 5、共同创造的结果。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 ,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 ,把握作者贯串其中的思想感情。 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 ,意象是一个个物象 ,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如涉江采芙蓉一诗 ,开头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两句 ,就描绘了夏秋之交 ,荷花盛开之季 ,在风和日丽中 ,有这样一个女子 ,荡一叶小舟 ,穿行在 “莲叶何田田 ”“莲花过人头 ”的湖泽之上 ,采摘红莹可爱的莲花 ,准备归去送给心上人。 诗歌开头的这一描写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更具有以 “乐 ”衬 “哀 ”的 6、强烈效果。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反复揣摩、体味意象 ,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学会分析意境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正确把握诗歌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 ,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 ,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看到屈原 ,想到他的爱国热情 ;看到陶渊明 ,想到田园生活等。 另外 ,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 ,才能从深层次准确而不是牵强地把握形象。 古诗的创作背景 ,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背景和作家个人的境遇。 作家个人的境遇千差万别 ,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特征 ,这些还是需要了解的。 如 :北朝诗 7、歌多写征战尚武 ,因为北朝战乱频繁 ,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 ,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 ,木兰诗是其代表 ;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因为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 ,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 ,社会是比较安定的 ,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 ,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 ,西洲曲是其代表。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1.(2015安徽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月 圆 唐 杜甫 孤月当楼满 ,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 ,照席绮逾依。 未缺 空山静 ,高悬列宿 稀。 故园松桂发 ,万里共清辉。 注 :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秋天杜甫流 8、寓夔州时所作。 绮逾依 :这里指 (席子上的 )光彩更加柔美。 未缺 :指月圆。 列宿 :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解析 :本题只需要概括画面内容 ,不用分析 ;先要判断写了 “几幅 ”画面 ,前三联一句一景 ,六句就是六个画面 ,关键的是要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把画面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孤月当空 ,清辉满楼 ;月映寒江 ,影动柴扉 ;月洒江波 ,浮光跃金 ;月照绮席 ,光彩交融 ;月挂空山 ,万籁俱静 ;月明中天 ,疏星寥落。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2.(2014山东高考 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 居士 :指文人雅士。 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 “陈居士 ”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解析 :由 “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 ”,可以看出陈居士喜欢饮酒 ,举止自然洒脱 ;由 “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 ”,可以看出陈居士一天不停地寻诗 ,沉迷其中 ,情趣高雅而富有乐趣。 参考答案 : 行为洒脱。 10、 “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 ,夜晚寻诗 ,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学习描写 描就是描绘 ,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按描写的内容分 ,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 ,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按描写的特征分 ,有白描和细描两类。 “白描 ”是指抓 11、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 ;“细描 ”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 ,相对于白描 ,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无论哪一种描写 ,要想运用好 ,都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选好切入的角度。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尤其对于写景作文 ,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 ,是绝对写不好的。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 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空间方位 ),也可以是变换的 (移步换景 )。 景物 ,要善于抓住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景物的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不能生搬硬套 ,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样 ,你笔下 12、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 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 ,即表达顺序。 一般来说 ,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 空间方位顺序 ,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 时间顺序 ,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 (春夏秋冬早午晚 )。 地点转换顺序 ,也称移步换景 ,或参观、游览顺序。 层次清楚 ,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谓动静结合 ,就是指描写景色时 ,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 ,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 ,使它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如荷塘月色中对光与影的描写。 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 ,表达一定的主题 13、思想 ,要善于借景抒情。 如故都的秋 ,写作者眼中的秋 ,心中的秋。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点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2015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 一旦有机会 ,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 ,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 ,继而汇成溪流 ,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 ,其实 ,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 ,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文体自定 ,标题自拟。 要求 :立意明确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点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14、例文 : 静默后的芬芳 我自五岁开始学琴 ,便与许老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是良师 ,亦是益友。 虽多年未见 ,我却一直记得她那坚毅的背影 ,伴随琴声在心中升华出亦真亦幻的美妙。 许老总是在阳台上抚琴 ,常看到那抹淡金色的阳光为她镀上一层梦幻的色彩 ,阳光的星子在她灰白的发间跳跃 ,断断续续的琴声编织着那安详的梦。 她总是不急不躁地擦拭着琴 ,那柔软的棉布轻拂过琴的每一个凹处 ,每一根琴弦 ,好像慈祥的外婆正轻抚着稚嫩的孩童。 待拭去那表面的灰尘后 ,她才小心翼翼地转动那墨玉的弦轴 ,布满皱纹的沟壑纵横的手指轻挑起一根弦 ,细细地调试着每一个音。 她说 :“只有准正的音位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这样的准备与等待 15、终归是值得的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点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每次教我弹琴时遇到困难的地方 ,她总是陪着我一遍遍地重复练习。 常常在我不耐烦地停下来后 ,她还在重复着那个指法 ,时而眯眼沉思 ,时而蹙眉摇头 ,那般忘我。 许老的琴和她的人一样 ,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泛黄的桃木面板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十面埋伏苍凉悲壮 ,浔阳月夜婉转低回 ,她把自己弹进了故事里。 我曾问她 ,为什么不和其他老人一般 ,背上琴去公园里演奏 ,她总是笑着摇摇头 :“家里安静。 ”随后便再次沉浸到音乐的世界中去。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技法点津 例文借鉴 写作练习 若不是因为那一次在公园组织的活动 ,我甚至以为许老会一直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中。 在台上 ,她缓缓地拨动了琴弦 ,一曲高昂激烈的红梅赞自指间滑出。 她干枯的双手似乎充满了魔力 ,将平日里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的片段串成了美妙的乐章。 她闭着双眼 ,那般忘我。 我仿佛看到了纷纷扬扬的白雪中 ,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