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单元知能整合3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试大纲规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 (语境 )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 B,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命题形式十分灵活 ,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 判别对所选的几个词语解释的正误 ; 对某个词语作出多种解释 ,要求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与现代汉语比较 ,要求选择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 通过文言翻译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 ,主要考查的文 2、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 ,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 :“穷 ”这个词 ,在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句中是动词 ,“到达尽头 ”的意思 ;在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句中是名词 ,“边际 ”的意思 ;在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离骚 )和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荆轲刺秦王 )句中是动词 ,“遭 3、遇困厄 ”“走投无路 ”的意思。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 ,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通假 ,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 :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但是 ,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 ,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 ,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例如 :“悟言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 )句中 “悟 ”通 “晤 ”,面对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句中 “冯 ”通 “凭 ”,乘 ;“长乐王回深父 ”(游褒禅山记 )句中 “父 ”通 “甫 4、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通假字基本上是同音代替 ,或完全同音 ,或声母相同 ,或韵母相同。 但也有少数特殊的情况 ,声母、韵母都不相同。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 ,但由于词义的演变 ,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 ,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 ,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 “江 ”“河 ”,原指 “长江 ”“黄河 ”,现指一般的 “ ”等。 (2)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 ,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 ,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 5、禅山记 )句中的 “学者 ”,文中的意思是 “学习的人 ”“读书人 ”,而现在指 “有专门学问的人 ”,其使用范围明显变小了。 (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 ”古代指礼物 ,现代指 “钱 ”;“假 ”古代是 “借 ”的意思 ,今义与 “真 ”相对。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另外 ,还要注意词义的强化弱化、感情色彩变化、说法名称的变化等。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20 15 重庆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4 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 揭傒斯 楚 6、俗信巫不信医 , 自三代以来为然 , 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 ,药一入口不效 , 即 屏去。 至于巫 , 反覆十数不效 , 不悔 , 且引咎痛自责 ,殚其 财 , 竭其力 , 卒不效 , 且死 , 乃交责之曰 , 是医之误 , 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 , 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 , 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 , 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 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 , 求利益 ,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 恚, 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 , 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 , 以成其名 , 而学者日以怠 , 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 , 7、其先王之道不明欤 ? 何巫之祸至此也 ! 人之得终其天年 , 不其幸欤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 , 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 , 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 , 一言之 善 , 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 , 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 , 其学大成 , 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 , 博约明察 , 通微融敏 , 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 , 不以 证,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 , 间一遇焉 , 又止攻一门 , 擅一长而已 , 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 , 得汤伯高 , 该明静深 , 8、 不伐不矜 , 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 , 医之道不明 , 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 , 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 ,且试之辄效 , 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 , 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 , 信之者皆吾里之人 , 巫其 能久胜矣乎 ! 伯高名尧 , 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 , 号南寄者 ,亦有名。 ( 选自揭傒斯全集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即屏去 屏 :摒弃。 容 :容纳。 恚 :怨恨。 不以证 证 :症状。 解析 :容 :仪容。 答案 :B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正确的一项是 ( ) 不责其报 9、信 /而治无不效 /其不治 /必先知之 /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其报信而治 /无不效 /其不治 /必先知之 /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 /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不责其报 /信而治 /无不效 /其不治 /必先知之 /惟一用巫 /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贫贱不责其报 /信而治 /无不效 /其不治 /必先知之 /惟一用巫乃去 /不顾自是 /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解析 :要准确断句 ,一要联系上下文 ,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二要分析徐先生对三种人的态度 :一是富人 ,二是穷人 ,三是相信巫术的人。 再加上对句式的分析 ,如 “信而治 ”与 10、 “其不治 ”的对举 ,也可用虚词的提示断句如 “自是 ”“乃 ”等。 答案 :C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久以来 ,巫祸横行 ,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 ,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 ,学者不愿行医 ,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不愿做官 ,回乡行医。 他虚心好学 ,努力钻研 ,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 ;他医术高明 ,治病效果显著 ,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 ,但他为人谦逊 ,从不自我夸耀 ,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医道不明 ,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 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 ,民众都像 “吾里之人 ”信医不信巫。 11、解析 :“学者 ”是学医的人 ,并非现代汉语中的 “学者 ”。 答案 :A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1)殚其财 ,竭其力 ,卒不效 ,且死 ,乃交责之曰 ,是医之误 ,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 ,一言之善 ,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 ,以必得乃止。 解析 :(1)此句重点是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 “殚 ”与 “竭 ”对举 ,都理解为 “尽 ”;“卒 ”是 “最终 ”的意思 ;“且 ”是 “将要 ”的意思 ;“交 ”即 “交互 ”,也就是 “互相 ”的意思 ;“是 ”是代词 “这 ”。 (2)“方 ”根据人物身份可知为 “药方 ”,“言 ”也可根据下文他撰写医书 12、来理解应该指的是“医学见解 ”,“师 ”是名词用作动词 “拜师 ”,“乃 ”是 “才 ”的意思。 参考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 ,耗尽他们的精力 ,最终不见效 ,将要死了 ,反而相互指责说 ,这是医生的失误 ,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 )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 ,有一句有价值的 (医学 )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 ,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参考译文 :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生 ,自上古夏、商、周以来就是这样 ,如今更是厉害。 凡是生病的人 ,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轻还是重 ,只要吃了药不见效 ,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 到了巫师那里 , 13、来来去去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 ,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责任 ,用尽他们的钱财 ,耗尽他们的精力 ,最终不见效 ,将要死了 ,反而相互指责说 ,这是医生的失误 ,而找巫师太晚了。 始终没有一句责备巫师的话。 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 ,而不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 无论有效无效 ,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总不如巫师。 因此医生也渐渐急于获得利益、得到病人的信任 ,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来取信于病人 ,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不受迷惑。 以至于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 ,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不满和怨恨情绪 ,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无法解除。 14、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 ,即使有医术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够施展才能 ,不能成就他的名声 ,于是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 ,因此 ,有病人花费时间 ,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不到。 哎呀 !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 ?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 !能够得享天年的人不是十分幸运吗 !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 ,他家是郡里的大姓。 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 ,随后就谢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 (只要 )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 ,有一句有价值的 (医学 )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 ,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经历了数十年后 , 15、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还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 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 ,补足欠缺的内容 ,或广博或简约 ,清楚地分析观察 ,通晓细微的事物 ,事事融于心 ,敏于行 ,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他主要是通过号脉象来为病人诊断 ,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 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 ,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 ,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 ,无一没有效果 ,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 ,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 ,唯有相信巫术的人 ,他会打发他离开 ,不再去关照他。 从此以后 ,我们乡里的巫医 ,才渐渐不再是唯一为病人治病的人了。 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 ,但也无。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单元知能整合3
相关推荐
读。 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 4.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教学方案 一、 激情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 的歌、一首美丽的诗。 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 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 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 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 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 于中秋赏月呢。
———— 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 “从 ———— 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 “从 ———— 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 □ 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 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 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1) .《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 小组合作分工朗读每一乐章内容,同时重点圈读三个乐章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
大仙 10.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 如意金箍棒、钉耙、禅杖 1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 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 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 都是哪几次。 主要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 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章的阅读 ,要求能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 文章的结构 ,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 ,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
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 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解疑合探 重难释疑 课时作业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氢原子 原子或原子团 化合物特殊性质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