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 单元知能整合1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散文中的景与情 散文阅读是重点 ,也是难点。 难点就是不容易把握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 其实 ,“文章不是无情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散文中的情与景应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 ,情是景的魂 ,景是情的形。 作家们在描绘自然景物时 ,总要把自己储存在心灵里的情感融入自己所要描写的自然景物中去 ,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以本单元的具体事例来看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我们先来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文章开篇就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于是为了排遣这种不宁静 ,作者独自一人去荷塘散心 ,因为自己白 2、天为世事所累 ,身心疲惫不自由 ,作者有了这样的心灵储存 ,走在小煤屑路上 ,就感到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 像今晚上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不理 ”。 作者压抑的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宣泄 ,随之作者把这里的荷塘、月色等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并与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 ,自己 “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自己也像 “到了另一世界里 ”,所以 ,作者笔下的 “荷塘月色 ”也不再纯是现实中的 ,而是经过作者情感加工过的 “荷塘月色 ”了 ,是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 3、的另一片天地。 所以作者为了追求 “独处的自由 ”,便与无边的荷香月色融而为一了。 在与荷香月色的交流中 ,感受到了独处的自由和淡淡的喜悦。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我们再借此规律鉴赏一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借 “清 ”“静 ”“悲凉 ”之感来表达对 “故都的秋 ”的喜爱之情呢 ? 仔细分析 ,我们会发现原因有两点。 一是源于作者对故都的热爱。 郁飞在谈到自己的父亲的故都的秋时说 ,父亲在北平的四季 (1936年 )中吐露了对故都的感情 :“中国的大都会 ,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 ,原也不在少数 ;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 ,上海的闹热 ,南京的辽阔 ,广州的 4、乌烟瘴气 ,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 ,甚至于青岛的清幽 ,福州的秀丽 ,以及杭州的沉着 ,总归都比不上北平 我住在那里的时候 ,当然还是北平 的典丽堂皇 ,幽闲清妙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 北平的人事品物 ,原是无一不可爱的 ,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 ,和地理联合上一起 ,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 ,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 ,我在遥忆 ,我也在深祝 ,祝她的平安进展 ,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 二是作者的人生苦难经历。 在 20世纪 30年代 ,中国社会连年战乱 ,民生凋敝 ,读书人也衣食无所 5、安 ,居停无定所。 为了谋生 ,郁达夫辗转千里 ,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他描写自己心中的 “悲凉 ”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 ,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对故都的挚爱以及自己苦难人生的悲凉 ,这是作者的心灵的阅历和存储 ,它一旦遇到故都的秋季的院落 (牵牛花、秋草等 )、槐树、秋蝉、秋雨、秋天的果树 ,以及悠闲的北平市民对答的神态时 ,便与这些猝然结合 ,融而为一 ,作者就把故都这些秋之景物视为知己 ,尽情地宣泄着对故都的爱和自己的那份悲凉。 所以文章最后还在表达自己的 “心甘情愿 ”: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 6、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已不再纯是客观之景了 ,而是经过作者情感加工后的另一番秋景 ,也是作者寄寓心灵的另一个世界 ,作者是那些秋景的一位朋友 ,也就是说 ,作者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变成了故都的秋中的另一个人。 这样我们通过 “化境 ”理解 “清 ”“静 ”“悲凉 ”就容易得多了。 总之 ,我们在鉴赏写景散文时 ,重要的是找到眼前之景与作者情感的融合点。 然后体会情与景的结合方法。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那么怎样使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呢 ?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 “触景生情法 ”也就是 “情以物兴 ”,作者因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感 ,发出感叹抒怀的方 7、法。 如囚绿记 ,作者因一年前在北平时看到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永不屈服于黑暗 ”,作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 ,体味到被囚系的痛苦 ,触发了作者对向往光明、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礼赞。 “寓情于景法 ”就是作者把感情寄托到景物中去 ,用景物显示情感的写法。 故都的秋是这样 ,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绿也是这样 ,该文通过描绘梅雨潭的绿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情景交融法 ”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 ,将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达到 “水乳交融 ”的境地。 朱自清写荷塘月色 ,抓住了月色下的荷塘、荷 8、塘上的月色中的景物特征来写 ,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一种不满现实 ,幻想超越现实的既有淡淡的哀愁 ,又有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内心的 “不宁静 ”和环境的 “静美 ”相辅相成 ,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哀愁紧紧地融为一体。 “情景相异法 ”指作者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似乎是相异的 ,或景美情悲 ,或景丑情美 ,然而却是一种自然的反衬 ,辩证的统一 ,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茅盾的风景谈 ,写沙漠风光的单调、平板 ,反衬了人类活动创造 “风景 ”的庄严、妩媚 ;石洞雨景画面 ,写了一个沉闷的雨天 ,在寂寞荒山的原始洞里 ,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 ,自然界的贫乏 ,却反衬了人的精神生活的高尚。 考点 9、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2015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 纸上故乡 邓 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 ,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 ,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 ,在淡淡茶香中 ,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 ,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 ,没有轰鸣的机器 ,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 ;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 ,恩惠万家 ;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 ,已是天下一绝。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离家多年 ,到过 10、很多地方 ,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 ,打谷机工作的声音 ,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 ,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 ,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 ,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 ,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 ,享受的每一份安逸 ,却都被打上了 “外乡人 ”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 ,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 ,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 ,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 ,飘过了故乡的山头 ,飘进了书页里 ,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 , 11、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 ,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 ,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 ,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 ,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 ,我们就跑到茶场 ,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 ,茶叶一毛钱一斤 ,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 ,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 ,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 ,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故乡给予我们的 ,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 ,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 ,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 12、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 ,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 ;长大了 ,一个人去拔秧苗 ,拔花生 ,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 ,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 现在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 ,感谢那片土地 ,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今天的我 ,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 ,能够宽容待人 ,懂得珍惜 ,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 ,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 ,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 ,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 ,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 ,也因此 13、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 ,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 ;我的整个少年时期 ,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 有时候 ,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 ,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 ,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 ,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 ,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 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 ,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 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 ,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 2015年第 14、4期 )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我 ”一颗多愁善感的心 ,它激起 “我 ”的思乡之情。 “我 ”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 ”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 ,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 ,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 ,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 ”的家乡是革命老区 ,经历过苦难 ,受过战争的洗礼 ,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强调故乡在 “我 ”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 ,突出主题。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解析 :“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 ”,文中没有体现 15、 ;“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 ”表述不当 ,应为 “心存不安 ”。 强调 “故乡 ”对“我 ”的深刻影响 ,“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 ”属于过度推断。 答案 :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故乡给予我们的 ,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 ”包含哪些方面 ?请简述。 解析 :回答本题 ,需要理解 “精神层面的影响 ”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结合文本概括要点。 从全文来看 ,“影响 ”的信息在第五、六两段。 解题时要抓住叙写 “精神层面的影响 ”的关键句子 ,注意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 参考答案 : 勤俭的生活态度 ,不怕苦的精神 ,宽容待人 ,懂得珍惜 ;红色文化的洗礼 ,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 ,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分析标题 “纸上故乡 ”的含义。 解析 :文章的标题 ,被称作文章的 “题眼 ”,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纸上故乡 ”从字面意义上看 ,作者既 “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