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 开篇导读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着一座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它兴建于 1960年 , 是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 500周年而建。 高 30米 , 用红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主体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航船 , 亨利王子和一群水手以不同的姿势立于船头 , 目光远眺西方的新大陆。 碑前的地上刻着一幅世界地图 , 上面刻有发现新大陆的日期。 这座纪念碑生动地再现了以亨利王子为代表的葡萄牙人对海洋探险的执着。 让我们回到亨利所生活的时代 , 去探寻为什么一位王子会放弃安逸的宫廷生活 , 而热 2、衷于海上冒险。 这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图探新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 16世纪前后 ,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 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 , 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 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 ,早期殖民扩张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欧 , 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 同时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3 随着殖民扩张 、 海外市场的扩大 ,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主要资本主 3、义国家开始在全球抢占市场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 伴随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并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 第二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迄今 , 在麦哲伦遇难的地方 , 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 , 依然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 , 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 “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 4月 27日 , 费尔南多 麦哲伦 4、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 维多利亚号 , 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 , 于1521年 5月 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 , 并于 1522年 9月 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 , 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 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 拉普拉普。 1521年 4月 27日 , 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 , 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人侵者 , 杀死了他们的首领 费尔南多 麦哲伦。 由此 , 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 你心中的麦哲伦是航海英雄 , 殖民强盗 , 还是人类进步的先驱。 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 , 去揭开事实的真 5、相吧。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 、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东方的诱惑 1 原因 (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_的出现 (根本原因 )。 (2)社会原因: 马可 波罗行纪 广泛流传 , 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精神动力:传播 _。 (4)商业危机:商路不畅。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资本主义萌芽 天主教 2 条件 (1)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 、 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中国罗盘的传入;地圆学说的提出。 (2)主观条件:西班牙和 _王室的大力支持。 6、 规律总结: 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与社会根源是紧密相连 , 难以分割的。 从历史大背景看 ,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 它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西欧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 , 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葡萄牙 二 、 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 时间 (年 ) 支持的 国家 开辟的航线 成果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欧洲 非洲 最南端 最先发现 好望角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 欧洲 _ 发现新大陆 达 伽马 1497 葡萄牙 欧洲 好望角 印度 最早到 达印度 麦哲伦 1519 1522 西班牙 环 7、球航行 证明了 地圆学说 美洲 知识拓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国家的原因: 地理位置有利 , 都在大西洋沿岸 , 便于进行海上探险。 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 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三 、 走向会合的世界 1 地理大发现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 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 , 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 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 “ _。 ” 2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 各地的文明开始 8、会合交融 ,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 以西欧为中心的 _的雏形开始出现。 地理大发现 世界市场 3 促进欧洲的社会变革 (1)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 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 _。 (2)价格革命:由于黄金 、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 造成物价上涨 ,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 从事商品生产的_实力上升。 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促进了 _的发展。 大西洋沿岸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课 堂 探 究 一 、 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生 9、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 、分散 、 隔绝的状态 ,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 【 探究问题 】 促使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1500年左右 ,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 ,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 , 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14 15世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 马可 波罗行记 中讲:东方 “ 黄金遍地 , 香料盈野 ”。 欧洲人对此深信不疑。 哥伦布说: “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 谁有了它 , 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 材料三 1453年 10、 ,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 , 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结果 , 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材料四 (海上探险 )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 , 为上帝服务 , 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 探究思路 】 由材料一 “ 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 ” 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 “ 东方 黄金遍地 , 香料盈野 ” 等得出结论 (2);由材料三中 “ 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 得出结论 (3);由材料四 “ 为上帝服务 ” 得出结论 (4)。 【 探究结论 】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11、社会根源:欧洲人的 “ 寻金热 ”。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 (4)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二 、 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1 革命史观: 是殖民掠夺之路 , 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之路。 2 社会史观: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 ,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3 全球史观: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 世界由彼此分散 、隔离逐渐连成整体。 4 现代化史观: 是西欧资本主义扩张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5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合 、 交流与发 12、展。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 作为开拓者 , 他 “ 发现 ” 了新大陆 , 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 , 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 在他身上 , 既有新时代的光辉 , 又有旧时代的烙印 ”。 其中对 “ 有新时代的光辉 ” 的理解 , 最恰当的是 ( ) A 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B 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C 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D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解析】 哥伦布作为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掠夺 所掠夺财富流入宗主国,促进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体现 了社会转型即 “ 新时代的光辉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B 项。 【答案】 13、 B 三 、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 对象 类别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明初国力强盛;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土耳其人阻断传统的东西方商道;航海、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宣传天主教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目的与 性质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带有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对象 类别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规模 规模大,有两万余人,两百余艘海船 规模小,数艘船 影响与 后果 促进了与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造成重大损耗 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14、,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相同点 都是航海史上的壮举;都表现了航海家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015南昌高一检测 )梁启超在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 中说: “ 何以哥氏 (指哥伦布 )、 维氏 (指达 伽马 )之绩 ,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 , 而郑君 (指郑和 )之烈 , 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 、 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 、 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解析 】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大 、 技术之先进离不开明朝政府的支持 , 且七下西洋 , 也反映了他持久的探险精神 , 故A、 C、 【 答案 】 B 随 堂 练 习 一 、 选择题 1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 “ 开辟新航路 ” 活动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 , 你支持谁的观点 ( ) A 甲同学: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B 乙同学: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C 丙同学:宣扬国威和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D 丁同学: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