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你认识上面的这些汽车标志吗。 它们分别是大众 、 奥迪 、宝马 、 奔驰 、 丰田 、 马自达等品牌汽车的标志。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 1886年 1月 29日 , 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 获得了德意志专利局颁发的注册号码为 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汽车的诞生 , 2、 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出行 , 如今 , 汽车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 那么 , 你知道汽车是如何诞生的吗。 在同一时代还有哪些重大的发明 , 这些发明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本课学习 , 一起来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吧。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人类迈入 “ 电气时代 ” 1 条件: 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 19世纪中后期 , 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 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 主要成就 表现 主要发明 意义 3、电的广 泛使用 (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成功 (2)19世纪 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3)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人类进入“ _” ,电力作为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电机 电气时代 表现 主要发明 意义 内燃机 的创制 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_相继问世 (2)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3)新的交通工具 _、飞机研制成功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 丰富 4、了人类的生活 内燃机 汽车 表现 主要发明 意义 传统工业的进步 (钢铁工业 ) 钢铁工业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促进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二 、 垄断组织的出现 1 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 、 _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2 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纺织 、 _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取得巨大进步。 3 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_取代轻纺工业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石油 钢铁 重化工业 4 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 _的出现。 (1)原因 资本需求日益庞大 ,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追求 5、更多的利润。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 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 _原则 , 采取各种方式 , 控制产品生产 、 价格和市场。 (3)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 , 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垄断组织 自由竞争 特别提示: 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 垄断组织的出现 ,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 降低成本 , 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 ,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局部调整 , 是资本主义进一步 6、发展的表现。 三 、 世界市场的发展 1 原因和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 , 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 表现 (1)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 , 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2)_日益明显:亚洲 、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 , 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 国际分工 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3) 7、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外输出商品 、 掠夺原材料 , 还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_。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 (4)特点: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 输出资本 巧思妙记: 课 堂 探 究 一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 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世界被瓜分殆尽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探究问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世界工业发展指数 (以 1913年为 100)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50年 9 1880年 27 1860年 13 1890年 41 1870年 20 19 8、00年 59 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公司 , 它拥有采油 、 炼油到运输 、 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 , 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 90%以上 , 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材料三 到 1900年为止 , 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 7300万平方千米 , 人口达 其中 , 英国占有 3270万平方千米 , 国占有 1098万平方千米 , 人口 5600万;俄国吞并邻近各国 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人口 2500万。 材料四 有人描述 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 , 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 , 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 9、 , 他 (她 )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 (她 )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 , 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 探究思路 】 材料一中世界工业发展指数逐年递增得出结论 (1);材料二中 “ 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公司 ” 得出结论 (2);材料三中 “ 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 7300万平方千米 ” 得出结论 (3);材料四中现象可得出结论 (4)。 【 探究结论 】 (1)生产力巨大飞跃。 (2)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出现。 (3)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4)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特别说明: 推动世界市场最 10、终形成的方式:通讯手段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资本的扩张;殖民侵略的扩大。 二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 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 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 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 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 11、的资本主义国家 ,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 , 其规模更加广泛 , 发展也比较迅速。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 , 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如日本 、 德国和俄国等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 对它们来说 ,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 义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 ,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2015邯郸高一联考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 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 , 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 , 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 12、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解析 】 从材料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 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 即可知选择 【 答案 】 C 三 、 工厂制与垄断组织的比较 工厂制 垄断组织 不 同 点 出现 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生产 手段 机器生产 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规模 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 影响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 13、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特别提示: 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 , 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 , 是生产力发展 、 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 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 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所反映的 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 (个 ) 808 669 工人总数 (人 ) 78000 272000 产量 (吨 )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 (美元 ) 121000000 590000000 【 解析 14、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 答案 】 B 随 堂 练 习 一 、 选择题 1 (2015北京高一检测 )纽约一家报纸曾经这样赞扬一项发明: “ 这是一个阳光球 , 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 ” 这项发明的发明者是 ( ) A 哈格里夫斯 B 瓦特 C 爱迪生 D 西门子 解析: 根据 “ 阳光球 ”“ 阿拉丁神灯 ” 可判断出是电灯 ,发明者是爱迪生。 答案: C 2 (2015河北学业水平测试 )19世纪后半期 , 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 各种新发明 、 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 A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 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 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这一关键信息。 由此可知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答案: B 3 (2015广州高一期中 )对于 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下图 ), 理解正确的是 ( ) 电话 、 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英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