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 开篇导读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 “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 中国在世界上能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 , 就只有他们一家。 ” 有人说: “ 从近代开始 , 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 , 荣毅仁支持政府的三大改造 ,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 , 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 、 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那么 , 被称为面粉大王 、 棉纱大王 2、 、 红色资本家 、 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遇到过哪些机遇和困难呢。 本单元我们就一起去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 ,看看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读图探新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 鸦片战争以后 ,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洋务运动的诱导 、 外商企业的刺激 ,一些官僚 、 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2 民族资本主义在 19世纪末期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3、期间 ,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后 ,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 、 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 , 陷入绝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三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轮船招商开平矿 , 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忽变 , 官夺商权难自主。 总办商董举自官 , 不依商律由商举。 律载 4、大事应会议 , 三占从二有规矩;不闻会议集众商 , 股东何尝岁一叙 名为保商实剥商 , 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 , 为丛驱爵成怨府。 郑观应 商务叹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曾对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这种方式寄予厚望并大加赞扬 , 但在目睹官督商办的形式从扶持保护新式企业转变为阻碍新式企业发展的桎梏后 , 他发出愤懑的感叹。 洋务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又有怎样的发展。 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 一起探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 认识近代中 5、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 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洋纱 、 洋布涌入中国 _的市场。 2 表现 (1)中国 _的 “ 纺 ” 与 “ 织 ” 分离。 (2)中国农家的 “ 织 ” 与 “ 耕 ” 分离。 (3)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 使中国丝 、 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 日趋商品化。 3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_。 东南沿海 家庭棉纺织业 自然经济 规律总结: 鸦片战争后 , 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自然经济虽然开始逐渐解体 , 但 6、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居主导地位 , 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 、 洋务运动 1 背景: _以后 ,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 概况 (1)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 , 在地方以曾国藩 、_、 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2)时间: 19世纪 60 90年代。 3 目的: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 维护清朝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 李鸿章 4 实践活动 创办军 事工业 目的 以 “ _” 为旗号,维护清朝统治 企业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_、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7、创办民 用工业 目的 以 “ 求富 ” 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企业 李鸿章创办的 _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筹化近 代海防 初步建成 _、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 代教育 创办了 _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北洋 京师同文馆 军在 _中惨败 ,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 影响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_的发展。 (4)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 8、)对本国 _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主义 封建经济 规律总结: 洋务派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认识方面较前人有所长进 , 但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能 , 他们提出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的主张 , 企图把近代西方的技术 “ 用 ” 和中国的封建专制 “ 体 ” 相结合 , 使 “ 用 ” 为 “ 体 ” 服务 , 其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但其采取的一些行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 背景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_丰厚利润的刺激。 (3)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9、2 产生 (1)时间 、 地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 (2) 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 广东南海的_、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 ,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外商企业 继昌隆缫丝厂 特别提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 , 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 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的破坏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 , 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课 堂 探 究 一 、 探究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 【 探究素材 】 10、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估计 (1836 1838年 、 1894年 ) 1836 1838年 (平均每年 ) 1894年 1894年比 1836 1838年增加 数量 (万担 ) 比例 (%) 价值 (万关两 ) 数量 (万担 ) 比例 (%) 价值 (万关两 ) 数量 (万担 ) 价值 (万关两 ) 内销 (按干毛茶记 ) 销 合干 毛茶 量 (按干毛茶记 )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 荣德生 (1875 1952)江苏无锡人 , 名宗铨。 早年与其兄宗敬经营钱庄 , 1900年起 , 先后在无锡 、 上海 、 汉口等地开设保兴 、 福新 、 11、 茂新面粉厂和振新 、 申新纺织厂等企业。 至 1922年 , 有面粉厂 12个 , 纱厂 4个 , 后申新增至 9个厂 , 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 陈旭麓主编 中国近代史词典 【 探究思路 】 由材料一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中国茶叶外销数据变化得出结论 (2);由材料三得出结论 (3)。 【 探究结论 】 (1)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2)伴随农产品的出口量持续上升 , 中国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3)中国的一些地主 、 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二 、 全面评价洋务运动 12、1 进步性: (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2)洋务派企业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 , 培养了技术力量 , 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校的建立 , 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 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 , 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2 局限性: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而进行的改革。 其根本目的是用西方先进技术来 13、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即 “ 中体西用 ”。 因此 , 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015烟台高一联考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观察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 , 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 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 创办工业 B 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 兴办新式学校 , 派遣留学生 D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 解析 】 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 , 可用排除法解答: 【 答案 】 A 【 注意 】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1)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 , 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排斥 、 摧残 , 发 14、展缓慢 , 历经曲折; (2)一开始就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 ,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 , 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 , 从军用到民用 , 从国营到民营 , 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经济发展畸形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地区分布不平衡。 三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1 从企业的产生看 , 中国民族资本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 , 而是因为列强入侵 , 破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 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 、 技术创办起来的。 2 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 , 由于资金少 、 技术低 , 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 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 3 从工业分布看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