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一九七九年 , 那是一个春天 ,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 “ 老人 ” 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 随着他当年画的那个 “ 圈 ” 的不断扩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 , 又度玉门关 2、。 在从南方到北方 , 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 , 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设立经济特区。 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 , 有何特点呢。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 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经济特区的创办 1 创办 (1)1980年 , 深圳 、 _、 汕头 、 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 , 中国设立海南省 , 划出 _设置海南 3、经济特区。 珠海 海南岛 2 特点 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 _为主 ,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市场调节 3 意义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 , 成为全国排头兵。 (2)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 , 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 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特区的改革 , 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时间: 1984年。 (2)城市: 4、 _、 上海 、 福州 、 广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目的:加快利用外资 、 引进技术的步伐。 天津 2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时间: 1985年以后。 (2)开放区:长江三角洲 、 _、 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3)意义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 带动内地开发。 珠江三角洲 3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1)目的:引进外资 ,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 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3)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 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 、 浦东的开 5、发和开放 1 浦东的开发 (1)时间: 1990年。 (2)目的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 ,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 、 金融 、 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 _经济的新飞跃。 长江流域 (3)作用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浦东新区成为中国 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我国已经形成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开放区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 _、 多层次 、 宽领 6、域。 特别提示: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 , 现阶段的开放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经济特区 全方位 课 堂 探 究 一 、 探究问题: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经济特区率先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 大胆地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 在计划 、 投融资 、 流通 、 劳动工资 、 土地管理 、 财税 、 金融和政府自身改革等方面体制改革中走在前面 , 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材料二 据统计 , 从 1979年建立深圳市到 1984年底止 , 深圳市与外商签订的各种协议 、 合同共达 3382项 , 协议 7、投资总额193亿港元 , 实际投入使用的外资 其中特区内所占的比重都在 80%左右。 材料三 经济特区不仅收获了奇迹般的物质财富 , 更重要的是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推动我国形成了解放思想 、 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文化精神。 改革开放 30年来 , “ 解放思想 、 改革开放 ” , 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而经济特区正是孕育这一时代文化精神的重要土壤。 材料四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主题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直到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才真正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而在这当中 , 经济特区率先冲破封闭僵化的发展模式 , 将中国的 8、发展与世界的潮流紧密相连 , 不断深化改革 、 扩大开放 、 转变发展方式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驱开路。 【 探究思路 】 由材料一中 “ 经济特区率先 ”“ 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 与外商签订的各种协议 、 合同共达 3382项 ” 等可得出结论(2);由材料三中 “ 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推动我国形成了解放思想 文化精神 ” 得出结论 (3);由材料四中 “ 经济特区 将中国的发展 前驱开路 ” 可得出结论 (4)、 (5)。 【 探究结论 】 (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进一步对外开 9、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2)经济特区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 、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3)经济特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4)经济特区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5)经济特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 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 , 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融入世界。 二 、 多角度归类法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原因 “ 文化大革命 ” 导致中国的经济、科技、管理水平、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明显落后于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经济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特点 10、 全方位中有重点,即对所有的国家开放,但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 多层次中有先后,多方面中有选择: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开放,而且是多方面的开放,但多方面不等于来者不拒,全盘接受,而是有比较、有选择地开放; 灵活性中有原则 原则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 平等互利原则 意义 经济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科学文化上:加强 11、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本 经验 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 坚持既积极又稳步地推进改革,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体制障碍; 改革开放互相促进,以开放促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直接动因; 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成功非常重要的经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强化党对改革的领导、统筹和协调 (2015南通高一联考 )1990年 4月 , 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 、 国务院在上海宣布: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 , 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12、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 这一决定 , 体现了党和国家 ( ) A 深化改革 、 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B 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C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 【 解析 】 材料反映的是 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开始时间是 1984年 , 排除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1992年 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 , 排除 【 答案 】 A 随 堂 练 习 一 、 选择题 1 (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1982年初 , 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 跟我学 , 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 一开播便红遍全国。 导致这一时期全民 13、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改革开放的实行 B 香港 、 澳门的回归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广电事业的发展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 , 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 这就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外语 , 因此 1982年初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 故选 答案: A 2 (2015深圳高一期中 )有一座城市 , 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 “ 拓荒牛 ” , 这座城市拥有天然地理优势 , 被誉为改革开放中的 “ 一夜崛起之城 ” , 这座城市是 ( ) A 上海 B 深圳 C 大连 D 珠海 解析: 根据 14、题干信息 “ 一夜崛起之城 ” 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 B 3 1981年中共中央 27号文件指出 , 经济特区的 “ 特 ” 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 它主要包括 ( )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 , 经济特区成立后 ,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 故 正确;经济特区没有实行 “ 独立的 ” 管理体制 , 不正确 , 故选 答案: C 4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下面柱状图 , 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发和开放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上海某地区从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