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一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右图的瓷罐是被行家誉为 “ 绝顶稀有 ” 的“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 此罐高 径宽 33厘米 , 罐身绘有鬼谷子下山的民间故事 , 是目前世间仅存的八件同类古董之一。 2005年 7月 12日 , 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 “ 中国瓷器及艺术品 ” 拍卖中 , 这尊图罐最终以 约合人民币 的价格成交 , 2、 创下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纪录。 为什么一件中国瓷器能拍出如此天价。 这些瓷器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 一起来解答这些疑惑吧。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 发展历程 (1)商周时期: _垄断 , 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煮盐 、 冶铁 、 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 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 , 进行集中的 _生产。 (2)征调优秀工匠 , 使用上等原料 , 生 3、产不计成本 , 产品大多精美。 (3)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官府 大作坊 3 重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 _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 东汉杜诗发明 _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 _。 青铜 水力 灌钢法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 _。 北朝:烧出成熟的 _。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 ,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 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种类丰富 , 有青花瓷 、 彩瓷 、 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 青瓷 白瓷 (3) 4、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商朝:已有织机 , 能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 , 还吸收了外来风格。 宋朝:品种繁多 , 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丝织品超过前代 , 出现 _、 杭州和南京著名丝织业中心。 苏州 特别提示: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 垄断盐 、 铁 、 铸钱等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 产品不投放市场 ,主要服务于专制政府 、 皇室贵族及官僚;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主要生产武器和奢侈品;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 代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各种行业的封闭性与技术难以推广 , 往往导致 5、失传;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 工匠没有人身自由。 二 、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 形式: 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 民间手工业特点 (1)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 , 其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 少量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 _的产品。 民间消费 3 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发展受鼓励。 (2)秦汉:发展。 (3)魏晋南北朝:受摧残。 (4)隋唐:恢复和发展。 (5)两宋以后:在 _中艰难发展。 (6)元朝: 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7)明中叶以后:纺织 、 制瓷 、 矿冶等行业中的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花楼机。 曲折 黄道 6、婆 4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明朝中后期。 (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地域:江南地区。 (4)清朝:继续发展。 走出误区: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 就全国而言 ,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三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地位: 长期领先于世界 , 产品远销亚 、 非 、 欧许多国家 , 广受欢迎和赞誉。 2 表现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 、 欧洲 , 获得 “ 丝国 ” 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 _”。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 7、 远达欧洲 、 非洲。 丝绸之路 (3)明清时期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 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 “ 瓷器大国 ”。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 _的订单 , 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3 影响: 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 , 17世纪开始 , 欧洲陆续生产瓷器。 欧洲商人 视角整合: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政治条件: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不断发展 、 完善。 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 , 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 ,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 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课 堂 探 究 一 、 古代中国手 8、工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特定环境中 , 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 探究问题 】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 , 当恺撒大帝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的时候 , 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了。 使用中国丝绸 , 成了一种时尚 直到 15世纪 , 瓷器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 17世纪 ,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 , 价格高于黄金。 18世纪 , 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 , 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 材料三 明代 , 天工开物 记载景德镇制瓷 “ 共计一坯之力 , 过手七十二 , 方克成器。 ” 9、 清代 , 据 景德镇陶录 叙述 , 景德镇仪制坯业就有淘泥 、 拉坯 、 印坯 、 镟坯 、 画坯 、 春灰 、 合釉 、 上釉等分工 , 各道工序环环相扣 , 全为手工制作。 材料四 材料五 (明清中后期 )大户 (机户 )张机为生 , 小户 (机工 )赴织为活 听大户呼织 , 日取分金为饕餮 (生计 )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 , 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空虚 ), 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西台漫记 【 探究思路 】 由材料一 、 二得出结论 (1);由材料三中 “ 过手七十二 ”“ 各道工序环环相扣 ” 得出结论 (2);由材料四和材料五中 “ 大户 (机户 )张机为生 10、 , 小户 (机工 )赴织为活 ”“ 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得出结论 (3)。 【 探究结论 】 (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 但是生产水平高度发达 , 长期领先世界 , 产品远销欧亚非 , 广受欢迎和赞誉。 (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 , 规模不断扩大 , 技术不断进步 , 分工更加细密 , 发展重心随国家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3)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 、 私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等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诸多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 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特别说明: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 11、密切相关 ,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 因此规模受到限制 , 加之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只采用手工作坊生产 ,没有成长为新的经济因素。 二 、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其消长变化 1 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经济地位 官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的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 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 手工业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主经营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 作为商品 出售 是农户的副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 12、中 (1)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 , 规模庞大 , 分工细致 ,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但其原料由政府提供 , 产品由政府调拨 , 不计成本 , 不入市场 , 缺乏竞争;而且它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 , 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 ,导致其产品质量低劣 , 弊端丛生。 所以 , 官营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萎缩。 (2)随着社会的发展 ,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范围 、 规模日益扩大 , 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 家庭手工业一直占有相当的比重。 (2015青岛高一期中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 , 每丁每年除要 13、向国家交租外 , 还要交纳绢二丈 、 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 、 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 , 如不服役 , 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解析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 答案 】 D 三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比较 比较 项目 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萌芽 传统官办 手工业 民间小手 工作坊 生产 目的 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只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自给自足 生产 组织 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 分工细致、规模大、生 14、产不计成本、效率低下 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 劳动 关系 自由雇佣关系 隶属关系 (2015杭州高一检测 )明朝时 , 杭州张翰的祖先“ 购机一张 , 织诸色帛 , 备极精工 , 每一下机 , 人争鬻之 , 计获利当五之一 , 积两旬复增一机 , 后增至二十余 自是家业大饶 ” ;另一碑刻资料记载: “ 苏城机户 , 类多雇人工织 , 机户出 (资 )经营 , 机匠计工受值。 ”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 解析 】 材料中的生产目的是 “ 获利 ” , 生产关系是“ 机户出资 , 机工出力 ” , 这些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故选 【 答案 】 C 随 堂 练 习 一 、 选择题 1 (2015苏州高一期中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 , 出土大量青铜利器 , 不少还带有铭文 , 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 这一发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 3)其他职能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第七页,找出货币的其他职能,并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 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下面通过两个镜头,来让大家判断一下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镜头一:金融危机到来后,在某大型超市中,有些顾客在仔细查看商品的价格标签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目 标 导 航 2 自 主 预 习 3 课 堂 探 究 4 随 堂 练 习 5 高 考 演 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7 情 景 导 入 1 情 景 导 入 韩非子 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 , 他在家先用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一节 工具酶的发现和 基因工程的诞生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因工程又叫 按人们愿望,进行严格设计,通过体外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与产品。 基因工程概念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因工程的别名 操作环境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基本过程 结果 实质 基因拼接技术或 生物体外 基因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知 识 图 解 专 题 归 纳 知 识 图 解 专 题 归 纳 一 、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化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 一 次 鸦片战 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洋货 ” 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2、 单链成 双链 的基因)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推测 推测 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化学合成 目的基因 人工合成法 逆转录法 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直接合成 骤二 形成重组骤三 将重组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 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受体细胞:细菌 胞壁的通透性增大 重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随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 步骤四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
1、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合的概念 知 识 图 解 专 题 归 纳 知 识 图 解 专 题 归 纳 一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1 经济结构: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 、 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 , 农业是主体 , 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 ,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