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指导含范文内容摘要:

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遇上亲友家中 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她最会吃亏,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 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 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 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姐姐们都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七七”抗战后,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人,即使 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 我疑虑,害怕。 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 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