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培养学生十二种习惯内容摘要:
魏书生培养学生十二种习惯 魏书生谈培养学生必须培养十二种惯 教育就是培养惯。 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良好的惯会不断地增值,会影响人的一生。 魏书生教育思想这本书中,阐释了学生应养成的十二种惯。 1、记忆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惯。 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 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 一定把学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惯。 2、演讲惯。 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惯。 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 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惯。 6、预惯。 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 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 20 分钟。 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只讲四分钟” ,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自己学的惯。 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 我从 1979 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 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 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的惯。 7、适应老师的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 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 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惯。 我抓学生惯基本就这么抓。 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 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 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 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惯。 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 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 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错题集的惯。 每次考试之后,90 多分的、50 多分的、30 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 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 30 分,下次 40 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 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 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惯。 11、出考试题的惯。 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 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惯。 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资料。 十二个惯,不要求齐头并进,要结合自己的特点。 目的是教会学生以学为快乐,在快乐中学。魏书生培养学生十二种习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