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化人上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内容摘要:
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知承要点时拟-. CO0, 的物理性质41)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 ”深于水,密度 ;(2)把二氧化碳加压、降温,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委状固体。 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1. CO0, 的物理性质(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味 “的气体,_ 能 深于水,密度比% 大 ,(2)把二氧化碳加压、降温.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其至变成雪状固体。 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于冰 2. CO; 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 燃烧,也不(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要先做灯火试验,防止因宣息而引 2、起伤亡。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划反应方程式为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二氧化碳能使泪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可用这个反应 (5 ) 氧化局 高温2 2. CO0, 的化学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_不燃烧,也不”支持 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要先做灯火试验,防止因窒息而引起伤亡 反应方程式为“HO +CO: 一H:CO,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也CO, 一HO+CO,(4)二氧化碳能使泪清的石灰水变浑闻。 可用这个反应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O: + Ca(OH), aCO,, | + H:O (5 ) 氧化世 3. CO0, 的用途CO0, 可用来灭火;在温室里作气体肥料 、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作化工原料;作制冷剂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叶绿素光 *淀粉 + 0: CO, + HO 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 )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 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小伐森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4. 温室效应(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二和氧化碳(CO:) ,其次还有”臭氧0, 、 甲烷(CH,) 、 毛毛代烷(2 )温室效应的危害:爹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SEE咸本加 2016 衔阳)如图6 3 1 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D不能燃烧 3还原性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下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 【答案】C。九化人上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相关推荐
1、 单元小结与复习 (何送元现款细亲)常温于不活泼刚石单 兢的化| 可质C。 拉性质 还原性:C+2Cu0二2Cu+CO:1 CO, 下,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 :+ H20 一一H.CO0,与石灰水反应:Co, + Ca(OH)。 一CaCO, | +H:O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实| 原理:CaC0,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具体内容见教材第(1257126 页及课题工和课题 3 的相关内容。 人EECE【实验用品】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收头演管自来水等 【实验步骤】想一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 经集 则未满。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问题与交流】1. 此题具有较强开放性,可根据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经过多次检验
1、 第2 党时“单质磺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稳定性,即使受日光照身易起变化: 这是因为碳原子昌下不易得失电子常温下化学性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党. 可燃性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 CO0:;不充足时生成 CO0。 同时还放出大量的热,可用它作燃料。 如煤,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 常温下化学性质_” 很稳定
叫做复数. 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 . 全体复数所形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一般用字母 C 表示,显然有: N* N Z Q R C. 数的分类 复数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即: 则 且 b=d 注意:两个复数中若有一个是虚数,则它们不能比较大小 . 4.复数的几何表示法 任何一个复数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a,b)
1、 人中捍忆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各1取要吉时压1.通常的燃烧是指 与 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氧化反应(1) 可燃物于般指 中能够燃烧的物质.而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这样的物质不属于可燃物,如细包(2)通常所说的燃烧需要氧气,但某些特殊物质在其他的气体中也能燃烧,如使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氧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3)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边和 “目标不等式 ”完全一样的不等式后,由不等式的传递性寻找到要证明的 “中途不等式 ”. 【例 3】求证: (n+1)(n+2)+(n+3)… ( n+n) =2n135…(2n 1).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 .当 n=1时,显然成立 . 根据归纳法假设,当 n=k时,命题成立,即 (k+1)(k+2)(k+3)…(k+k)=2 k135…(2k 1).① 要证明 n=k+1时,命题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