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化人上 (第四单元 课题3)内容摘要:
1、 水的组成课题 3 1. 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 ,氢气是无色 ,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2) 化学性质一一可燃性 和水(符号表达式为由 + 0。 氢气+氧气: 由LO) 氧气不纯 会发生爆炸,因此, 必须检验气气的纯度(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试管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 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很小,则 气较纯 2.水的电解实验(1)电解水时,正、负极上都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2、结论:水中含有 、 ”两种元素 2.水的电解实验(1)电解水时,正 负极上都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正 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榴,_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炊烧,发昌淡旋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312(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 +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HLO 通电HL +O)(3)结论:水中含有_”氢 “、 和氧“两种元素. 3.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 ,如氧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一“ ,如水、二氧化碳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且是氧元素的叫做 ,如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3.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叫做 单质,如氧气、氧气 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二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 氧化物 ,如二氧化碳 .氧化铁等 (典)天负是参村 )氏轩一丛验氧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爆鸣声,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立即用该支试管用排水法再收集再检验B. 用拇指堵住管口一会儿,再用该试管去收集去检验5C. 换一支试管再收集再检验 D. 不需再检验,可以在导管口直接点火 【解析】本题考碍检查氢气纯度的重要性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氢气中混有空气 ,点火时容易使氧气发生爆炸。 经检验不纯时需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安全为止。 再收集时,A.B 、C 可取。 由于A 是用排水法收集,因此再收集时不需先堵住管口一会儿。 【答案D 1 二胡本梧电极产生字 人 全询下是无色 ,无臭的气体B. 0 略大 C. 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D. 氧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 正确的是 时A. 氧气是无色 ,无身的气体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5. 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D. 氧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九化人上 (第四单元 课题3)
相关推荐
1、 课题 2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和 水的区别 名和纯水 天然水比较 由于含有许多无色、无臭、清澈透明, 加特征 杂质而常呈不含杂质分类 、井水、海 (2) 自来水的净化卫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如图4取水口一加架池一清水池一投区 习加加凝剂(明砚) 与活性炭净水的比较原理 明砚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
骼。 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 (二) 认识关节。 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 (关节) 师: 大家找一找 我们人体 哪有 自由活动的 关节。 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 (通过 绑住肘关节写字的 活动来感受关节 使骨骼能够 灵活运动 ,有了关节骨骼 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 动 ) (三) 认识肌肉。 师
【 教学重点】 了解包装上的信息。 讨论食品保质期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新闻引入(出示课件) 除了 QS 这个信息,食物的包装袋上还许许多多的信息值的我们去关注和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 (板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二、观察实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6人一组一起观察食物的包装,看能从上面获得什么信息
1、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 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1)化学式: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2) 化学式的3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 的组成;( 微观)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分子构成的) ,表示这个分子的构成注: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表示分子的个数 1. 化学式(1) 化学式:用_ 元素符号“和_ 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
1、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承要点时质1.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步又(1)设 (注意不能带单位) ;(2) 正确写出ICDUIOLL,(3) 在相关物质的下方写出其对应的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4) 列出 ;(5)求解、作答注:凡是已知量有单位的均带上相应的单位,最后求出的未知量数值后应该有其对应的单位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步又(1)设“未知量
记录表 原始状态 短时间咀嚼 ( 3 下) 长时间咀嚼 ( 30 下) 食物状态 交流发现,比对猜测。 分析:在食物的变化过程中,谁参与了这个过程(板书:牙齿、舌 头、唾液)。 如果有学生说不出的学生再看一下同学的口腔。 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咀嚼、搅拌、湿润)。 它们是单独起作用的吗。 为什么不是。 (在咀嚼时,舌头也在搅拌) 师小结:是呀,它们是相互协调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的(板书